石智勇慶祝勝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兩手比出數字“1”的手勢,表情“捨我其誰”,這是石智勇打破世界紀錄時的“招牌動作”。能成爲招牌,說明打破紀錄的次數夠多、場面夠震撼。

從東京奧運會到今天的全運會,他兩次在舉重男子73公斤級決賽場上做出這個專屬招牌動作,間隔不到兩個月,其間,結束隔離後的系統訓練僅3個星期。賽前,像其他奧運冠軍一樣,石智勇理所應當地成爲奪冠熱門,可聚焦在他身上的目光中,多了一份“繼續打破紀錄”的厚望,儘管,大家清楚他或許不在最佳狀態,但又難以收起僥倖的期待,畢竟,他幾乎沒讓人失望過。

今天的比賽,石智勇抓舉開把重量爲160公斤,在所有選手中排在第一位,此後,他又輕鬆地將重量加至165公斤。在臺上的一舉一動,他輕鬆流暢,解說稱之爲“教科書般的演繹”,但到了臺下,端坐在備戰椅上的石智勇閉着雙眼,隨着隊醫給他放鬆雙臂的節奏,眉間的皺紋逐漸擰成一團。

只要挺舉不出意外,這一成績也能助石智勇最終奪冠,但顯示屏上的數字跳出了170公斤,比他保持的世界紀錄提高了1公斤。謎底揭曉,他還是爲破紀錄而來,最終,石智勇再次穩穩將槓鈴舉過頭頂。抓舉170公斤、挺舉195公斤,總成績365公斤,抓舉和總成績均打破全國紀錄並且超世界紀錄。他再次滿足了所有人最高的期待。

東京奧運會奪冠後,有外媒記者好奇,爲何石智勇如此執迷於打破世界紀錄?他說:“我覺得我有這個能力和實力破紀錄,如果不破就會留下遺憾。”

“上臺就是衝着破紀錄去的。”這是石智勇很早就被灌輸的觀念,尤其在強手如雲的國家舉重隊,金牌似乎只是“基礎項”,對這羣代表中國力量的頂尖選手而言,不斷挑戰人類極限纔是他們的使命。“隊友、朋友、所有領導見到我都會說,你要加油,要破紀錄。”賽後,石智勇笑着說,“我也沒辦法,我也是被逼的,只能盡最大努力去完成挑戰。”

但光有意志力不夠,在這個備戰週期之初,石智勇的團隊就立下了兩個目標:拿奧運冠軍,有機會打破紀錄;全運會上再次打破紀錄。因此,爲了這兩個目標,他的訓練總有一刻都不敢放鬆的緊繃,甚至隔離期間和觀衆互動的短視頻裏,也總是“不訓練就難受”的模樣。這是石智勇真實的樣貌,因爲對他來說,全運會壓力不小,“國內舉重運動員的水平其實相對很接近,所以我儘量在房間內保持好心肺功能和肌肉活性,隔離結束趕快訓練找回狀態。”

5年的備戰,石智勇還一直與腰傷對抗。冰敷、鍼灸、電療,幾乎每一堂訓練課後,都要伴隨一次治療。當思想上的“執念”變成行動上的“堅持”,潛力就總能在石智勇站上賽場的一刻變成實力,“我今天的狀態並不好,但或許因爲我夠堅強,也因爲之前練得很厚很厚。”

各界對石智勇的期待,除了他總能在場上散發王者之氣,還因爲在他身上有太多和舉重有關的巧合,他就是衆人口中“爲舉重而生的人”。

1993年,石智勇出生於廣西桂林五通鎮,在這個人口幾萬的小鎮,出了兩名奧運會舉重冠軍,一位是亞特蘭大奧運會上,舉起高於體重3倍槓鈴並堅持12秒的唐靈生,另一位就是在2016年裏約奧運會爲中國實現男子舉重69公斤級奧運四連冠的石智勇。

而石智勇這個名字,在中國舉重隊也不是唯一。2004年,雅典奧運會62公斤級的冠軍正是福建選手石智勇,當時,祖籍廣西的石智勇還叫石磊,年僅11歲的他被啓蒙教練李冬瑜帶到寧波體校進行訓練,名字也被改爲“石智勇”,取“智勇雙全”的意思。

最初,他不瞭解這個名字的另一層含義,直到開始參加全國性比賽,才知道自己和冠軍同名,他不想成爲“用名字刷存在感的人”,也公開表示過壓力很大,可在他看來,擺脫壓力的方法只有一個,“還能有什麼辦法,同樣站上奧運會最高領獎臺,問題就解決了。”

里約奧約會,石智勇如願成爲69公斤級奧運冠軍。此後,雖然他將級別更改爲73公斤級,但這只是他摘金和不斷創造紀錄的開始。2018年11月的世界舉重錦標賽,他同時改寫了抓舉、挺舉和總成績三項世界紀錄。2019年,他更是在5場比賽裏5次刷新了此前由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此後,“打破紀錄”就成了這位“爲舉重而生的人”註定的劇本。

衝擊365公斤成功後,石智勇透露,最近,“365公斤”天天在他腦子裏轉。而從今天起,將會有一個新的數字繼續盤旋在他的腦海。

本報西安9月22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梁璇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09月23日 04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