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闻

“双减”政策落地,新学期中小学有何变化

昨日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正式开启——

“双减”政策落地,新学期中小学有何变化

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进行社团活动。

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进行舞蹈社团活动。

根据教育部门安排,9月22日起,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含民办学校)课后服务正式开启,这也意味着“双减”政策在我市小学、初中全面落地。这个新学期,从中小学生开学返校开始,“双减”政策便在我市中小学逐步推进,经过一个星期磨合,“减负增效”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各学校“5+2”课后服务又是怎么开展的?昨天,记者走进我市多所学校感受“双减”给老师、学生、家长带来的变化。

“我来说”“我有更好的方法”——

数学课上学生自主探究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基础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9月22日上午9点10分,瑞金北村小学五(3)班教室里,随着数学老师赵金霞的开场,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孩子们拿出了之前下发的数学学科“助学单”。

“助学单”罗列了本堂数学课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什么叫组合图形?怎么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助学单”还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帮助学生找到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前一天,我们通过‘助学单’已经对组合图形有了大概了解,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什么叫组合图形。”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四人一组分享起自己的看法。讨论完,不少小组还派出代表,跟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得出的结论得到赵金霞的肯定。之后赵金霞便抛出了“助学单”上的第二个问题:给出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讨论面积计算方法。

“我来说!”孩子们把手举得很高,每个人都跃跃欲试,上台介绍完自己的解题方法后,还不忘跟同学们说一声:“这是我的观点,大家有没有补充?”

“我要补充,我有其他的方法,也能算出图形的面积。”

“你的方法有点复杂,我有更好的。”

……

几分钟的讨论展示过后,一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孩子们便探索出了4种方法。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解决问题,老师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学校首创了‘助学课堂’模式,各学科使用‘助学课堂’模式教学时,孩子们在课前能拿到一张小小的助学单,先针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之后带着问题上课,课堂上学生互助合作,在讨论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瑞金北村小学校长仲广群说,助学课堂通过置换学习时间,压缩课后练习,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课前助学单的研究性学习上,从而实现“作业砍一半,学习更高效”的目标。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现课堂的“提质增效”,我市各学校都下足功夫。玄武外国语学校小学部带领一二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走进幼儿园,让老师们发现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课堂的相似之处,启发老师研究教育规律,用适合儿童的方式教学,不要揠苗助长。

游府西街小学通过“同学课堂”,邀请教师充当学生,模拟课堂效果,探索“双减”背景下对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老师们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研究,凸显学生思考的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有代表性的练习,提升学习效率。

作业辅导、社团活动、错时放学——

课后服务丰富且有序

昨天下午3点50分,南师附小珠江路校区,新学期的首次课后服务正式开启。

“从田字格的竖中线起笔,右下方顿一下,然后往下走,最后轻轻一抬,小尖尖就露出来了……”一(4)班的教室里,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胥婕正在教孩子们练笔画的书写。

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步骤,学得有模有样。讲解完一个笔画,老师还会走下讲台,手把手教孩子们书写。

4点30分,下课铃声响起,这也是课后服务第一时间段的放学铃声。“我们班有10位同学马上放学,我报一下名字,听到名字的同学收拾书包到走廊排队。其他同学先放松一下,等会进入第二个时间段。”胥婕说着,带着10名同学排好队,然后领着他们来到校门口,看到孩子们被家长一一领走,胥婕才放心地往教室走。同一时间,班上有两名选择参加足球社团的孩子来到操场上,开始足球社团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热身运动。而教室里的其他孩子们则在另一位搭班老师的带领下进入下一个活动时间段。

“学校课后服务分为3个时间段,A时段是‘一起作业吧’,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书面练习;B时段是‘身心活动场’,主要是社团活动或班级活动为主,每个学生每周有一个时段参加社团活动,其他时段班级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兴趣类为主。C时段是‘爱心守护站’,由老师进行看护,一直到家长来接。”南师附小校长余颖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各学校推出的课后服务基本都是三个时间段,在第二时间段大部分学校安排了各类社团活动。记者在瑞金路小学的课表上看到《唐诗说》《绘本读》《我爱劳动》等年级社团就涉及近60种。

记者了解到,考虑到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后,放学时间推迟,容易导致校门口拥堵,学校还推出了错时放学。“一年级孩子B时段5点放学,二年级则是5点20分放学,校门口还安排了家长志愿者进行疏导,孩子们随放随走。”余颖说。

家长:有的淡定接受,有的心存担忧

“到目前为止,我女儿并没有在外面上学科类培训,平时有时间会上美术、钢琴等兴趣班,周末大多会带娃在周边玩,所以‘双减’政策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游府西街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说。

“作业少了,平时不考试了,说实在的我心里还是有点打鼓,不知道孩子在校内能学成啥样。”五年级学生家长崔女士说,“我家孩子平时就不太自觉,需要我们天天盯着才能完成作业,现在到家作业都写完了,我们给孩子布置他也不听,所以还是挺担心的,毕竟未来中考、高考指挥棒在,学习成绩还是最重要的。”

采访中,还有家长担心“双减”下仍然会出现“偷跑”“抢跑”的现象。“有的家庭会通过请‘家庭私教’给孩子加餐,只要升学竞争存在,家长孩子的压力就小不了。”一位家长说,“我囤了不少教辅,还到网上下了教学视频,先看看情况,不行后面我自己在家里给孩子补习。”

老师:短期内压力加大,长期有助于专业素养促进

“目前从‘双减’的实施效果看,学生的压力确实减小了,家长普遍反映他们的压力也减轻了。不过由于目前处在‘双减’工作的过渡期,作为老师,压力有所增加。”采访中一位五年级班主任坦言,“从早上7点50分左右到校,到最迟6点多离校,工作时间10个多小时,期间就是上课、作业批改、大课间护导、课后服务等各种工作,基本没有休息的时候。”

也有老师认为,孩子的作业在保持定量的情况下,老师需要加强对作业的精选、精炼、精批和精改等,也要加强对课堂的研究,这对老师来说,短时间内确实增加了工作量。长期来看,这对老师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都是一种促进和提升。

校长:“双减”提质增效

需更多积极探索

瑞金路小学校长周锋说:“无论是‘双减’还是推出课后服务,都是系统工程,不是简单改作息时间,也不是简单延迟接送时间。‘双减’一定是改变了原来的教育生态,多少年的老思维、老方法用不上了,需要重新调整。”

周锋建议,上级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小学尝试“3+3”作息时间。“这样上午课时很宽松,学生吃饭也可以提前,下午三节课到4点多正常放学,后面提供课后服务,安排比较科学。”同时周锋也认为,教育部门可以考虑允许学校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

记者发现,“双减”的大背景下,如何既提升质量,又不过度增加老师的负担,让老师能够轻松应对每天工作,并保持积极阳光的工作态度是很多校长考虑的事。“‘双减’政策要让教育职能更多地从社会回到学校,教师作为学校的主动脉、落实‘双减’的主力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更大,要通过实用、针对性的课程,帮助教师解决‘双减’带来的客观性挑战。”一位小学校长说。

专家:多方合作,协同减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社会学博士、副教授邱建新说:“健康科学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五育并举’,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大多数家长则‘唯分数论’,更加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认为成绩好,未来的选择就能更多,也更容易过上好的生活。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之间的冲突是引起家长焦虑的原因之一。”

“从古至今,教育在每个家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家长们不遗余力创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王佳鹏说,部分家长担心“双减”让孩子现在玩得好了,却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被落下,所以自然而然会产生焦虑心态。

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落实“双减”,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需要多方合作,协同减负。“我觉得,家长应该尽量放平心态,让孩子们有更多自己思考的时间,而不是被各种作业、补习班堆满。在课余时间,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参与生活、体验生活,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很重要。另外,社区、街道以及一些校外的实践基地也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实践参与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在实践体验中成长。”

“我们要通过‘双减’政策来推动社会主体充分重视教育问题,充分研究教学问题,进一步健全教育培养体系。”殷飞说。

本版撰稿南报融媒体记者钱红艳何洁

本版摄影通讯员孙权南报融媒体记者徐琦

图片昨天摄自南师附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