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辦法出爐 公司治理成考評重點

來源:經濟參考網

商業銀行考覈標準進一步完善。9月22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辦法》(下稱《辦法》),對開業滿一個完整會計年度以上的商業銀行等進行監管評級,評級結果是實施差異化監管的基礎。《辦法》對評級要素與評級方法、評級程序、評級結果運用等都做了詳細規定。

在商業銀行的評級要素方面,《辦法》設置了9個“考點”,其中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與管理質量在監管評級權重中佔“大頭”。

具體來看,《辦法》規定的各監管評級要素的標準權重分配爲:資本充足(15%)、資產質量(15%)、公司治理與管理質量(20%)、盈利狀況(5%)、流動性風險(15%)、市場風險(10%)、數據治理(5%)、信息科技風險(10%)、機構差異化要素(5%)。

據瞭解,傳統的“CAMELS+”銀行評級體系一般包括7項要素,分別爲資本充足、資產質量、管理質量、盈利狀況、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和信息科技風險。

對於評級要素的變化,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辦法》在借鑑“CAMELS+”體系的基礎上,結合當前銀行風險特徵和監管重點,對評級要素作了以下優化:一是突出公司治理的作用,將“管理質量”要素修改爲“公司治理與管理質量”,加大對銀行機構公司治理狀況的監管關注,引導銀行將改進公司治理作爲防範化解風險的治本之策;二是強調數據治理的重要性,增加“數據治理”要素,把數據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作爲評判銀行風險管理狀況的基礎性因素,加大數據治理監管力度;三是合理體現機構差異化狀況,增加“機構差異化要素”,充分反映不同類型銀行機構的風險特徵,據此實施差異化監管。

從評級結果看,《辦法》顯示,監管評級結果分爲1-6級和S級,其中,1級進一步細分爲A、B兩個檔次,2-4級進一步細分爲A、B、C三個檔次。值得注意的是,綜合評級結果爲5級和6級,表示銀行爲高風險機構。其中,評級結果爲5級,表示銀行業績表現極差,存在非常嚴重的問題,需要採取措施進行風險處置或救助,以避免產生倒閉的風險;評級結果爲6級,表示銀行存在的問題極度嚴峻,可能或已經發生信用危機,嚴重影響銀行消費者和其他客戶合法權益,或者可能嚴重危害金融秩序、損害公衆利益。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指出,《辦法》明確,監管機構可以根據監管評級結果,依法採取相關監管措施和行動。在監管措施設置方面,《辦法》根據銀行評級級別的高低,按照監管投入逐步加大的原則,要求監管機構採取相應強度的監管措施和行動。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商業銀行監管評級是金融監管的基礎性工作,評級結果作爲對各家銀行風險的綜合評價,具有重要作用——對監管部門而言,是有效實施監管措施的主要依據;對商業銀行而言,與機構設立、業務資質等重要事項密切相關。銀保監會根據內外部形勢發展變化,出臺新的《商業銀行監管評級辦法》,有助於提高監管評級的適用性和精準性,進一步提升監管水平和能力,引導商業銀行合規穩健經營,具有積極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