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1)》發佈會現場 (中國社科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供圖)

“世界經濟是走向開放、包容、均衡和可持續發展,還是走向封閉、壟斷、失衡和危機,相信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會選擇前者,這是共建‘一帶一路’最強大的民意基礎。”在9月22日舉行的《“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1)》發佈會暨新發展格局與“一帶一路”建設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院長李培林在致辭中表示。

李培林指出,共建“一帶一路”是民心工程、系統工程、精品工程以及世紀工程。他認爲,共建“一帶一路”要通盤考慮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需要,考慮所在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的影響,合理高效調集各方資源,促進政府、企業和社會主體相互配合。由於共建“一帶一路”在客觀上與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經濟新秩序一脈相承,會衝擊到某些國家的世界壟斷利益,從而招致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抹黑和打壓,但共建“一帶一路”帶來的是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發展,只要正心明道,就能行穩致遠。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認爲,俄羅斯東歐中亞國家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參與者,具有特殊意義。中亞地區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中俄兩國可以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不斷尋求深度溝通與合作。特別是在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背景下,歐亞國家對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相當重視。俄羅斯以及很多東歐中亞國家都希望能加快“一帶一路”建設,以發揮其地緣優勢。要藉助上合組織、“中國+中亞五國”、中國中東歐合作推動跨區域合作,未來歐亞國家仍將是與中國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的、穩定的戰略伙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帶一路”建設促進中心主任翟東昇指出,“一帶一路”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重要平臺和重要保證。他認爲,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內容是互聯互通。這個互聯互通是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既包括交通能源、通訊等設施的硬聯通,還包括國家間、國際間,戰略規劃、規則標準對接和人文交流等軟聯通。爲了更加有效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帶一路”建設要更加聚焦於中國周邊地區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使中國與周邊率先形成通暢的雙循環發展格局。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原副部長於洪君用三個“新”概括總結了“一帶一路”倡議發起至今8年來的特點。他認爲,在中國的大力推動和引領下,“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成爲中國與世界聯動發展的新路徑、世界各國共同繁榮進步的新範式、不同發展戰略相互對接的新創舉。總體而言,“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社會很受歡迎。到2030年,“一帶一路”有望幫助全球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因此,可以說“一帶一路”是一條人類社會的減貧之路、共同繁榮之路。

此次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等單位編寫的《“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已連續出版6年,是“一帶一路”研究領域的重要品牌。《“一帶一路”藍皮書:“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報告(2021)》由總報告、分報告、國際合作篇、國內區域篇、專題篇五部分組成,其中分報告分別從貿易、投資、產能、科技視角,分析了“一帶一路”建設在重點領域的推進成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環境和合作前景;中國對“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直接投資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投資合作的優化建議等。(陳洋)

責編:陳洋、吳正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