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抗日戰爭的恢宏畫卷,那炮火連天的年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可那些抗戰歌曲卻流傳至今。激昂的歌聲、慷慨的歌詞,不僅述說着那段悲壯與輝煌的歷史,更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推出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抗戰文物”展展陳着一本《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爲鼓舞部隊鬥志,東北抗日聯軍第3路軍總指揮部機要祕書兼電臺臺長崔清洙把當時在部隊中傳唱的抗日歌曲彙集起來,親自刻寫鋼版蠟紙,油印後裝訂成數十本,於全國抗戰三週年紀念日這天分發給幹部和戰士,並教大家學唱。這本《歌集》內共收有《國際歌》《義勇軍進行曲》《露營之歌》《第三路軍成立紀念歌》等48首革命歌曲。

文物展示

《東北抗日聯軍歌集》

因年代太久,這本歌集的紙張已泛黃,有幾頁已破碎,部分字跡模糊,末尾兩首歌是用藍黑墨水寫在紅格信紙上的。封面是舊五線譜紙,用白紙捻裝訂。上中部有“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八個較大的字;下部有小字“一九四〇年七月七日印”。

鐵血英雄譜讚歌

東北抗日聯軍不僅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武裝部隊,同時也很注重政治、文化教育和宣傳工作。部隊中有許多從關內流傳來和自己創作的抗日歌曲,指戰員們高唱這些抗日戰歌,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衝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鍛鍊成無敵的革命鐵軍。”這首《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在1936年7月抗聯第一路軍成立後創作的。歌詞豪邁雄壯,生動而莊嚴地宣告了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性質、宗旨及對將士的要求和號召。充分表達了抗聯第一路軍指戰員的心聲,鼓舞着廣大抗聯幹部、戰士把部隊建成克敵制勝的革命鐵軍,在抗日戰爭中奮勇殺敵,完成民族解放的艱鉅任務。

“爭自由,誓抗戰。效馬援,裹屍還。看拼鬥疆場,軍威赫顯。”在抗日戰爭中,趙尚志每當想起東北大好河山淪於敵手,千百萬同胞陷於苦難深淵,義憤滿腔,愛國憂民的思想情感,使他在戎馬倥傯中不時拿起筆來填詞抒懷,以詩言志。他飽含悲憤之情,引用漢代將軍馬援“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的故事,以“黑水白山”爲題,填寫了這首《滿江紅》。歌以銘志,表現了趙尚志誓與日寇血戰疆場的英雄氣概和收復國土的迫切願望。

趙尚志像

李兆麟在領導東北抗日聯軍隊伍西征途中,編寫了一首用古曲“落花”舞調填詞的《露營之歌》。《露營之歌》以季節變化爲主線,生動地反映了抗聯將士東西南北征戰的艱苦生活。歌曲記述了抗聯戰士需要面對“暴雨狂風、溼雲低暗、白露橫天、大雪飛揚”這樣惡劣天氣,生活在“蚊吮血透衫、冷風侵人夜難眠”的險惡條件下,行軍時常“鐵嶺絕豔、濃廕庇天、足潰汗滴氣喘難、霜晨火不燃”,雪地露營則“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

面對如此艱難的環境,抗聯將士們始終要“逐日寇,復東北,突封鎖,破重圍,振長纓,縛強奴”,始終懷揣誓與日寇血戰到底“重任在肩”的鋼鐵意志和“黑暗一掃完,片刻熄烽煙,奪回我河山”的必勝信念。它是抗聯鬥爭真實生活的寫照,充分表達了抗聯指戰員堅定的革命意志、英勇的鬥爭精神和光復祖國的堅強決心。

硝煙中誕生的歌集

1940年春,爲適應抗日鬥爭形勢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提高軍政幹部的政治、軍事素質,中共北滿省委和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總指揮部決定,在朝陽山根據地開辦軍政幹部短期訓練班,學員是從北滿各抗聯部隊中抽出的領導幹部,總部教導隊的女戰士也參加了學習。訓練班由總指揮李兆麟和北滿省委委員張蘭生主持和講課,他們講授馬列主義原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講解與日本侵略者進行長期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

當時抗日隊伍所處的環境非常困難,日僞軍對抗聯部隊不斷進行封鎖,部隊彈藥、糧食、藥品等都十分缺乏。在這異常艱苦的條件下,爲鼓舞部隊鬥志,活躍部隊文化生活,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在惡劣的環境中堅持鬥爭,總指揮部機要祕書兼電臺臺長崔清洙把當時在部隊中傳唱的抗日歌曲彙集起來,編成《東北抗日聯軍歌集》,刻寫鋼版蠟紙,油印,裝訂成數十本,分發給參加訓練班的幹部和總部教導隊的戰士,並教大家學唱。學歌不僅鼓舞情緒,還能多識字,所以大家都願學願唱,這些革命歌曲很快在部隊中傳唱開來。

後來,東北抗聯第三路軍第三支隊攻打朝陽山北部的僞科洛村公所和日本鐵道隊,繳獲了一臺油印機和一大批紙張。三支隊政委趙敬夫帶一小隊戰士將這臺油印機、油墨和紙張送進朝陽山裏,給訓練班學習用。這次戰鬥引起敵人的注意,駐沐河屯的僞嫩江縣森林警察大隊發現了幾天前趙敬夫小隊進山踩出的腳印,一直追進了朝陽山裏,逼近總指揮部駐地。總部發現敵人後立即進行阻擊和轉移。激戰中,張蘭生、趙敬夫和崔清洙英勇犧牲。

東北抗聯歌曲

記錄着抗聯將士

不屈不撓的鬥爭歷程

是中華兒女抗擊

日本侵略者的真實傑作

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音符

是在抗日戰爭洪流中

鍛造出的珍貴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