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回顧英特爾架構日20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歐盟務實“補芯” 英特爾強力投入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日前表示,歐盟將推出一項“歐洲芯片法案”,以建立先進芯片製造“生態系統”,確保歐洲芯片的供應安全,併爲突破性的歐洲技術開發新市場。

業內人士估計,全球芯片供需缺口或達20%至30%。行業報告指出,歐洲半導體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從三十年前的44%已經降低到目前的9%,2025年將繼續降低到8%。此外,歐洲芯片生產高度依賴亞洲和美國的晶圓代工廠。據數據統計,2020年僅有55%的歐洲芯片在歐洲本土製造。同時,意法半導體英飛凌恩智浦等歐洲芯片領軍企業近五年來把九成以上的晶圓廠都設在歐洲以外。這迫使歐盟決心改變歐洲對芯片生產長期投資不足的局面,以鉅額補貼吸引芯片巨頭在歐洲設廠。

英特爾首席執行官格爾辛格9月初宣佈,未來十年將在歐洲投資800億歐元發展汽車芯片製造業務,其中包括新建兩個汽車芯片製造廠。他表示,英特爾的汽車芯片投資計劃契合歐盟實現芯片自給自足、掌握自己的芯片生產要求和保持全球芯片領先地位的計劃。格爾辛格希望獲得歐盟對這項投資的補助。

歐洲本土公司在芯片領域也有大動作。6月7日,博世投資10億歐元在德累斯頓修建的晶圓工廠正式落成。這是博世公司歷史上最大的一筆投資。這家工廠將主要爲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等客戶提供芯片。

對於如何實現半導體產業的復興,歐洲內部產生了關於兩種路徑的討論。第一種是斥巨資建造超級晶圓代工廠,努力實現2納米制程工藝突破,在技術上佔領全球芯片產業的高地;第二種是根據歐洲本身的工業結構出發,繼續將汽車半導體和工業半導體兩個細分市場視爲產業重點方向,以實現上述領域芯片的自給自足。

目前來看,歐洲的主要芯片企業都傾向於第二種務實的選擇。在製造用於高端電腦、手機和其它設備的最先進工藝芯片方面,歐洲大陸的本土產業大多不打算與亞洲和美國的大型企業正面交鋒。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專注於爲汽車、航空航天和工業自動化等行業提供解決方案。

德國英飛凌首席執行官萊因哈德·普洛斯認爲,歐盟在制定工業政策時,應注重發揮歐洲製造業的傳統優勢,並在此基礎上拓展極限,而不是貿然踏入新領域。(參與記者:任珂、張琪、沈忠浩、張毅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