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伴随着收割机在松江小昆山万亩良田留下一道道机辙,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大幕。上海其余8个涉农区同时通过视频,直播当地的水稻开镰场景,共同展示江南地区“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丰收年景。

上海农业体量不大,但农民欢庆节日的情绪却与丰收节当天的天气一样热气腾腾。“丰收节里,我们不仅有新大米,而且有各种特色农产品。”来自不同农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农民热情介绍:黄浦江大闸蟹在业界多次斩获金奖,松林猪肉、仓桥水晶梨、佘山水蜜桃等都是松江当地的地产美食;叶榭软糕、张泽羊肉、四鳃鲈鱼等特产,不仅味美,而且饱含历史传承的文化底蕴。

更吸引人的是,上海农民的关注点和农业发展方向不仅仅停留在农产品生产上,还围绕农产品、农耕文化、农业空间构建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创”发展路线,为城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农业文化体验。

松江大米文化体验基地“八十八亩田”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他们最近刚入选市消保委“上海特色伴手礼”金榜的叶榭软糕。始产于明代的叶榭软糕如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使用优质粳米制作的软糕有着“松、软、香、甜、肥”的特点。此次被专家和消费者代表推选为“伴手礼”,还因为叶榭软糕新一代传承人朱燕和同伴们将活字印刷、天然植物染色等技术用到了制作中。软糕上,多了个性化文字,如“侬好上海”“花好月圆”等。农民的初衷是通过农业伴手礼,传承并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金山,“农”字头文创产品也很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金山农民画画家王阿妮创作的“丝丝入画”农民画系列丝巾,同样是今年“上海特色伴手礼”的金榜产品。

对“农”字头文创产品来说,带有农耕元素的空间或许是贴切的展示空间,而在市民眼里,很多展示空间本身就是独具乡野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今年丰收节上海主会场设在“云间粮仓”,其所在地有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陆续建造的粮食仓库及工厂,包括南门粮库、松江米厂、松江面粉厂、松江县配合饲料厂等。经过改造,“老粮仓”变成了“文创园”,充满各种与“丰收”有关的创意:8个高24米、直径5.5米的筒仓,之前被松江面粉厂用来存储原料;经过涂鸦艺术家施政创作后,变成了上海唯一、全国最大的主题筒仓涂鸦《稻田守望者》。

在嘉定、奉贤、青浦、崇明等各涉农区,也有不同的“文创园”“画家村”。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叶军平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增强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丰收节能集中展现上海涉农区“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和“幸福乐园”的建设新成果、新经验和新风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