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1金融研究|後疫情時代,銀行業利潤、撥備、不良的演化之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及快速蔓延對全球經濟運行造成重大影響。今年,雖然疫苗接種加快,但疫情並沒有控制住,確診病例仍在快速上升。數據顯示,截至9月24日,全球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已達到2.3億例,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億例。

毫無疑問,疫情已呈現出長期化的態勢,人們將其定義爲“後疫情時代”。在疫苗接種、社交控制解除等因素的作用下,全球經濟逐步復甦,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趨於樂觀。但是經濟復甦進程中的不平衡問題凸顯,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行業和企業、不同就業羣體以及金融和實體間的分化加大。未來疫情演進仍是影響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

經濟決定金融,新冠疫情對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產生巨大影響。隨着半年報的出爐,“後疫情時代”疫情對銀行業的影響也得以顯現:

——美國四大行去年大幅增加撥備計提,但今年美國宏觀經濟邊際好轉,資產質量壓力大幅下降,美國四大行將此前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轉回,上半年淨利潤至少翻了一倍。

——中國上市銀行利潤增速在去年中期確認低點後持續回升,今年上半年大幅超過營收增速,意味着撥備計提下降對銀行利潤增長形成正貢獻,但貢獻低於美國銀行業。在撥備計提規模變化後,上市銀行去年上半年是“增收不增利”,今年上半年則是“增收更增利”甚至“減收也增利”。

——經濟回暖帶動銀行資產質量整體改善,不良生成保持低位撥備覆蓋率進一步抬升。

繼續提撥備VS撥備轉回   

Wind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中國四大行(工農中建)合計實現淨利潤5057.4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下降11%。美國四大行(花旗集團、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富國銀行)去年上半年合計實現淨利潤1218.17億元,相比去年同期驟降三分之二,富國銀行甚至由上年盈利近千億元轉爲虧損122億元。

其原因在於,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經濟狀況惡化,美國四大行大幅增加了撥備計提,而中國四大行計提撥備的增幅相對較小。按照會計準則,計提撥備將計入資產減值損失或信用減值損失,衝減當期利潤。

Wind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美國四大行合計計提撥備4033億,相比去年同期驟增5倍;中國四大行合計計提撥備4023.6億,規模和美國四大行相當,但增幅僅有43%,遠低於美國四大行。

今年上半年,美國四大行和中國四大行的撥備計提同樣出現明顯的差異。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四大行合計計提撥備3812億,相比去年收縮約5%。除中國銀行計提的撥備規模收縮近兩成外,工行、農行、建行計提的撥備規模小幅收,幅度在0.7%-3%之間。

而美國四大行合計計提撥備爲-1000億,相比去年大幅收縮,四大行均爲負值。

這反映出二者撥備計提理念不盡相同。美國銀行業對已發生損失或有足夠證據表明將要發生的損失充分計提撥備。在經濟擴張時期,銀行資產質量較好,計提撥備較少;但在經濟下行時期,信貸違約快速提升,銀行大幅計提撥備,具有明顯的順週期性。

據統計,去年上半年美國四大行計提的撥備規模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爲未來最壞情況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今年隨着疫苗接種的推進,美國宏觀經濟大幅好轉。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美國GDP環比折年率達到6.5%,而去年二季度爲-31.2%。在此背景下,美國四大行資產質量壓力大幅減輕,將此前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轉回,相應地撥備計提金額出現負值。

而中國銀行業撥備計提並不會跟隨資產質量週期變動而出現較大波動,反而具有一定的逆週期性。即在經濟擴張期反而會增加撥備計提力度,爲未來業績增長提供充足的安全墊,所謂“以豐補歉”。雖然當前經濟形勢好轉,但也需要爲將來“未雨綢繆”,所以中國銀行業仍在計提撥備,但規模略小於去年上半年。

這一撥備處理方式也對二者的利潤帶來不同的影響。美國方面,今年上半年四大行合計實現淨利潤4414億元,相比去年增長了3倍,其中富國銀行由虧轉盈,其他三大行淨利增速在200%左右。

由於美國四大行上半年營收增速一般(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營收同比分別增長2.6%、下降1.8%、下降9.5%和增長9.1%),因此其淨利潤高增主要是四大行釋放了大量的撥備。數據顯示,美國四大行上半年撥備轉回額佔淨利潤的比重在17%-36%之間。

反觀中國,四大行上半年營收增速也一般,在4%—8%之間,但相比去年同期略有上升。同時撥備計提規模相比上年略有收縮,四大行淨利增速由去年上半年的-11%回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0%左右,但增速遠低於美國四大行。

展望看,隨着美國四大行疫情期間計提的撥備釋放完畢,後續將繼續提取撥備,進而對淨利潤形成負向貢獻,翻倍的利潤增速僅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表現,不具有持續性。同樣地,中國四大行淨利潤10%的增速也有去年加大撥備計提基數低的因素,兩位數的利潤增速也非常態,後續增速將回歸個位數。

撥備收縮VS利潤增長

盈利方面,Wind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36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淨利潤8686.10億,相比上年同期下降9.3%,同期營收增速爲6.8%。其原因在於撥備計提增加:2020上半年計提的撥備合計8622.48億,相比上年同期上升38.5%。

簡言之,去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而今年上半年則是“增收更增利”甚至“減收也增利”。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41家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9772.0億,相比上年同期上漲13%,高於營收增速7個百分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撥備計提減少:今年上半年41家上市銀行計提的撥備合計8189.2 億,相比上年同期下降6%。

分析來看,在去年加大存量不良處置、今年宏觀信用風險緩釋的背景下,銀行撥備計提壓力減輕,這對銀行利潤增長形成正貢獻。

分銀行類型看,六大國有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在10%左右,其中郵儲銀行最高爲21.8%。這是2013年後國有六大行利潤增速重新回到“兩位數”。

“去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對經濟衝擊的影響,銀行業淨利潤同比下降,我行下降了雙位數。因此,今年上半年銀行利潤增速明顯提升,與去年基數有一定的關係。”工行行長廖林在該該行業績會上表示。

農行行長張青松介紹,上半年農行經營收入同比增長7.8%,淨利潤同比增長12.5%。除了淨利收入、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增長外,減值損失下降也是淨利潤高增長的重要原因。

數據顯示,上半年農行信用減值損失下降3%,其他五大行信用減值損失均有下降,降幅最大的爲中行的21.3%。四大行均呈現出“增收更增利”的特徵。

另據統計,在41家上市銀行中,今年上半年信用減值損失下降的共有28家,佔比達到七成,8家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幅超過20%。其中廈門銀行信用減值損失降幅最大,達到59.3%,但該行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增速爲12.6%(同期營收下降10%)。

這顯示撥備計提下降對該行盈利帶來非常大的正向影響,出現“減收卻增利”。再如貴陽銀行實現營業收入72.7億,同比下降9.43%。貴陽銀行解釋稱,一是部分存量貸款重定價後執行利率有所下降,加上存款定期化導致淨息差有所收窄。二是受債券市場利率波動影響,導致投資收益同比減少。但該行上半年淨利潤增長3.23%,撥備計提下降約三成起到重大作用。

當然,也有一些銀行在增加撥備計提的同時利潤增速也保持較高水平。比如招商銀行信用減值損失增長3.6%,但歸母淨利潤增長了23%,高於營收增速10個百分點,主要因爲其非息收入亮眼、成本管控到位。

對於信用減值損失的增長,招行解釋稱,貸款信用減值損失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上年疫情期間加大了貸款的撥備計提力度,隨着國內疫情逐步緩解,貸款資產質量趨於穩定,報告期計提金額相應減少。而其他類別資產信用減值損失爲274.38億,同比增幅較大。

主要原因是考慮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仍處於恢復之中,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較多,基於整體風險形勢判斷,招行對對公表外、同業資產和金融投資類資產審慎計提損失準備,以提升風險抵補和損失吸收能力。

整體看,上半年上市銀行淨利高增很大程度上受益於去年中期加大減值計提帶來的低基數效應。展望下半年看,這一基數效應不在,因此二季度大概率爲季度業績高點,但全年利潤增速有望保持在8%左右的水平。

不良率下降VS撥備覆蓋率上升

撥備計提整體下降,一方面反映上市銀行撥備計提力度迴歸常態化,另一方面也反映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整體改善。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40家上市銀行(滬農商行新上市,缺連續數據)中,34家不良率下降,佔比高達85%,這一佔比遠高於去年同期。分析來看,經濟回暖帶動銀行資產質量整體改善,其中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的回暖有助於修復疫情期間受損的資產負債表,改善不良生成水平。

其中江陰銀行降幅最大,該行不良率下降0.31個百分點至1.48%。江陰銀行在中報中表示,該行建立完善逾期60天以上貸款常態化入賬反映機制,不斷優化信用風險監測模型,做好風險隱患資產和不良瑕疵貸款處置工作,不良貸款平穩下降。

此外,寧波銀行、郵儲銀行等八家銀行不良率低於1%,處於較低的水平。“有部分投資者過去曾擔心郵儲銀行資產質量沒有經歷足夠的週期考驗,但是經過上市以來的長時間驗證,特別是經歷疫情的嚴峻考驗,不僅證明了我們的資產投放策略合理,更證明了我們對資產質量的前瞻研判和審慎分類行之有效。”郵儲銀行行長劉建軍在該行中期業績會上表示。

展望看,伴隨經濟增長的恢復以及疫情的消退,不良生成率有望迴歸低位區間。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如疫情反覆、結構性監管政策收緊、經濟結構調整等,需要關注受監管影響較大的行業,如房地產、政府類業務領域,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異動帶來的企業信用風險。

由於不良生成保持低位,上半年上市銀行撥備覆蓋水平進一步抬升。撥備覆蓋率是指銀行貸款可能發生的呆、壞賬準備金使用比率,比率越高,則意味着銀行對於呆、壞賬計提的準備資金越多。根據銀保監會要求,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應不低於120%。

對於撥備和不良之間的關係,平安銀行董事會祕書周強也形象地比喻爲“生病變少了,衣服穿得更厚實了”。該行上年年平安銀行撥備覆蓋率由上升58個百分點至259%,不良率下降0.1個百分點至1.08%。

他解釋稱,平安銀行上半年信貸和非信貸撥備覆蓋都大幅提升,爲未來資產質量作了充分的準備,同時平安銀行的不良生成率處於歷史低位,這爲平安銀行下半年以及今後淨利潤的持續釋放打下比較好的基礎。

Wind數據顯示,今年6月末40家上市銀行中撥備覆蓋率相比去年末出現上升的共有31家,佔比達到八成。其中,19家上升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顯示“安全墊”進一步增厚,行業的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升。

具體來看,截至2021年6月末,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撥備覆蓋率分別爲421.33%、274.53%、222.39%、191.97%、184.26%、149.29%,較2020年末提高13.27個百分點、13.89個百分點、8.80個百分點、11.29個百分點、6.42個百分點、5.42個百分點。

其中,郵儲銀行遠超其他銀行,也是唯一一家撥備覆蓋率超過400%的大行,排位最高,爲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郵儲銀行副行長姚紅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介紹,撥備覆蓋率上升主要是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今年上半年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有效實施,經濟穩定恢復,客戶新生成不良貸款較去年同期顯著下降,同時持續加大對存量不良的處置;二是積極主動地應對當前風險形勢,結合自身的實際資產質量狀況以及對市場形勢的研判,遵照會計準則和監管要求,前瞻性地反映預期信用損失、計提撥備。

以絕對值看,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均超過120%,最高的是杭州銀行。6月末其撥備覆蓋率高達530%,較上年末上升60個百分點。此外,常熟銀行、寧波銀行、招商銀行等13家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超過300%,意味着上述銀行資產“安全墊”夠厚。

但撥備覆蓋率超過300%可能面臨一定風險。去年9月,財政部印發的《金融企業財務規則(徵求意見稿)》指出,對大幅超提準備金予以規範。以銀行業金融機構爲例,監管部門要求的撥備覆蓋率基本標準爲150%,對於超過監管要求2倍以上,應視爲存在隱藏利潤的傾向,要對超額計提部分還原成未分配利潤進行分配。該文件還稱,虛增或隱瞞利潤的,責令改正,並處以虛增或隱瞞利潤金額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不過,目前該文件還未公佈正式稿。

(本文摘自《中國金融業發展趨勢報告(2021)》,該報告將於2021年11月2日-3日召開的第十六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對外發布。)

(作者:楊志錦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