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等深線]“飯圈”斷舍離

來源:中國經營報

中國經營報《等深線》記者 雷龍 北京報道

投票打榜、應援集資、刷單控評……

這些在“飯圈”早已司空見慣的現象,長期並不爲大衆熟悉。近幾年來,“飯圈”一次又一次的出格行爲,將自己這個被異化的羣體不斷推到大衆臺前。而現在,面對強力監管,滋生成長於飯圈利益和商業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幾乎都面臨着一場“斷舍離”。

原本,追捧相貌俊美、才華卓越的人士是人們的一種正常情感。但在當前氛圍下,由於資本的助推、商業的誘導,以及畸形價值觀的影響,“飯圈”人士對自己“愛豆”(即偶像)的追捧,早已超出這一範疇。

實際上,在相當長一定時期內,“飯圈”這種青年亞文化,同大衆文化井水不犯河水。儘管“飯圈”內人士已十分執迷和狂熱,但對其他大衆沒有什麼影響。隨着“飯圈”一步步拓展“領土”,不斷刷新自己的邊界,越來越多的大衆不得不重新認識這個羣體。

尤其是肖戰粉絲引發的罵戰,將許多無辜人士捲入其中,無端謾罵、惡意舉報。接着,又發生《青春有你3》的“倒奶打投”事件,造成嚴重資源浪費。兩起極端事件,嚴重影響網絡生態,產生惡劣社會影響。《等深線》記者近日採訪到多名粉絲、明星經紀人、影視、廣告行業的從業者,深度剖析行業運作規律,及其背後思維邏輯。

中央網信辦也先後發佈多個文件,整治“飯圈”亂象。截至目前,整治行動已初見成效,一些行業亂象得到遏制。“飯圈”整治,或許將是一項長期性工作。

追星迭代

“飯圈”是粉絲圈的簡稱,“粉絲”一詞來源於英文單詞 fans,它的本義是“迷”,而“迷”正好符合追星者對明星的情感狀態。單詞fans本身由fan+s構成,其中的fan又被音譯爲“飯”,因而粉絲羣體叫“飯”,他們組成的圈子叫“飯圈”。

業內人士告訴《等深線》記者,當下的粉絲文化,比較早的可以追溯到改革開放後,尤其是一些港臺明星。當時的明星主要由經紀公司打造,主要是歌手或演員,或兼而有之。

明星若想紅,需要多產出好作品,以獲得粉絲的認可。這個過程是單向的,粉絲對明星的出道或走紅幾乎沒有什麼影響,頂多支持購買其作品。

隨着文化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綜藝節目的興盛,誕生了新的節目形式——選秀,以2005年爆火的第二季《超級女聲》爲代表。由一羣純素人上臺表演,再由觀衆投票決定誰能奪冠。粉絲的投票能影響甚至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其參與感大幅增加。

粉絲數量的壯大,再加上互聯網的興起,這個羣體逐漸發展成自己的小圈子,開始衍生出自己的追星文化。

在近幾年,互聯網的發展更加興盛,再加上資本的加持和文化的交流,“飯圈”也從單純的追星演變成造星。即一個明星從素人到出道,再到走紅,整個過程都由粉絲投票決定。明星跟粉絲的聯繫更緊密,粉絲對明星的作用也更加重要。

根據《等深線》記者日前聯繫到的多位業內人士的說法,在大多數語境下,當下所稱的“飯圈”其實更多指流量明星的粉絲羣,儘管一些一線明星和比較成熟的老藝人,也有自己的粉絲羣,但兩者的行爲方式並不完全相同。

“飯圈”所追的流量明星即是所謂“偶像”。根據《辭海》的釋義,“偶像”意爲土、金、木、石等製成的神像、佛像等,引申指崇拜的對象。但在“飯圈文化”中,偶像特指一類典型的明星羣體——比較年輕,形象較好,不一定擅長演戲或唱歌,靠公司的包裝和粉絲的支持而走紅。

相對而言,“飯圈”發展得越完善,就越呈現出一種封閉性。在那些流量明星中,能夠爲普羅大衆所知曉的只是極小一部分,而這部分也就是所謂的“頂流”。更多的流量明星,一般民衆鮮有認識,但他們在“飯圈”中已經“很紅很火”。

從“熒屏粉”到“線下粉”

與早年粉絲個體追逐某一偶像不同,如今的粉絲聚集成“圈”並逐漸形成“飯圈文化”,圍繞不同偶像形成的不同“飯圈”,進而構成了複雜的“飯圈”生態。

粉絲追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小華是一名在校大學生,她是上大學之後纔開始關注明星的。這幾年來,她關注過好幾個流量明星,平時主要是在微博上和其他一些社交工具上瀏覽轉發信息,進行各種打榜投票,也曾參加過明星的線下籤售會。

在小華的印象裏,追星算是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讓自己獲得一種開心和滿足。更重要的,身邊的很多同學和朋友都追星,爲了能夠跟大家有共同的話題,追星是小華融入羣體的一個重要途徑。

王麗麗也曾是一名粉絲,她目前在某一線明星的工作室工作,早前主要負責該明星的個人宣傳,業務熟練後,現在主要負責開發新藝人。

據她介紹,自己當初在韓國留學,那裏的追星文化比較濃厚,時間久了也開始追一些“偶像”團體。她對娛樂圈感興趣,畢業之後,也進入這個領域工作。不過她表示,自己一直算是一個比較理智的人,因此在追星時沒有出現太過偏執的行爲。

李琳在娛樂行業已工作多年,從步入職場開始就一直從事藝人經紀,帶過許多流量明星,對“飯圈”文化、粉絲經濟十分了解。

粉絲羣體因其行爲特徵,也會有很多相應名稱,但沒有具體的分類。李琳說,對於經紀公司來說,一般沒有進行過線下交流,只在網上支援的被稱作“熒屏粉”。“屏幕粉”屬於“散粉”,分佈在各處,十分鬆散,沒有辦法靠現有的資源進行管控。

跟經紀公司和藝人聯繫比較緊密的,則主要是一些“線下粉”,比如“粉頭”“站姐”(即偶像應援站的組織管理者),而這些粉絲一般家庭條件不錯,有充足的時間和優渥的經濟條件。一些長時間追星的粉絲,會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對於一些“粉頭”來講,這幾乎快成爲一份工作。

在李琳看來,一些粉絲願意成爲“粉頭”,也是爲了地位,想把控一些事情,“希望很多人聽自己的”。儘管粉絲十分熱情,但並不是完全值得信任,“需要他們來做這些活動,但不能太過於依賴”。

“粉絲話語權需要把控在公司手裏,”李琳說,在分配資源時,也會有相應的綜合考量。比如不要只設立一名“站姐”,可以設立兩名或者更多,相互之間形成一定的競爭和制衡,“一家獨大容易形成很多問題”,在後援會里需要培養一些特別能夠信任的人。

培養“偶像”粉絲

粉絲所追逐的“偶像”,選拔、培養、推廣也有相應的模式。

根據李琳的介紹,經紀公司選拔新人的方式多種多樣,主要分爲線上和線下。最高效、最靠譜的方式還通過線下,利用現有的人脈資源,比如一些合作方、高校師生的推薦。線上公開招募往往能夠收到幾千份資料,但只能挑出幾個人,更多的是起一種宣傳作用。

根據公司定位、市場因素,招募的新人年齡不一,有的大學已經畢業,新人不一定擅長唱歌跳舞,但“一定要好看”。招到新人後,再找相關專業課的老師,教其表演、音樂等各種才藝。“業務能力後天可以培養,顏值是第一步”。

趙娜大學畢業不久,入行才兩年多,目前從事藝人宣發。她也曾是一名粉絲,後來進入娛樂行業。

趙娜說,在流量明星領域裏,其實是顏值爲上,相對而言,業務能力並不是那麼重要。但同時也需要一些自己的特點,比如能搞笑,上綜藝就能圈粉,或者舞臺表演有自己的風格,唱跳錶演就能引人入勝,“性格好培養綜藝感,舞蹈好培養鏡頭感”。

趙娜介紹,通常情況下,需要給年輕藝人打造好人設,除了常見的“努力”人設,還可以打造“耿直”“寵粉”人設,總之要給藝人貼上標籤,讓其在“飯圈”固定印象。到了後期,則可以根據藝人發展情況再做調整。

李琳說,對於剛開發的新人,需要規劃好物料,主要是短視頻和照片。比如在微博上發一些唱歌跳舞的視頻,在自己的賬號上發一些內容,“讓外界知道你的存在,只要讓別人知道你瞭解你,肯定就會有人喜歡,但這也是新人最難的部分”。

“機會成熟時,可以安排上一些綜藝節目,”她介紹,在推廣新人時,也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如果公司有成熟藝人,則可以讓成熟藝人帶動,比如在宣傳新人的海報上放上成熟藝人,成熟藝人的粉絲也會支持轉發。

根據李琳的說法,粉絲的流動性很強,但其實也能找到一幫相對固定的人,公司一般都會跟一些具有話語權的“粉頭”保持聯繫。推廣新人時,將新人介紹給“粉頭”,讓其幫忙宣傳,將其他明星的粉絲轉化過來。

根據李琳的觀察,在粉絲羣體中,可能會同時喜歡好幾個明星,一些“站姐”也可能會同時跟幾個明星開站,只是不會讓其他粉絲知道。

“粉絲也是好面子的,如果新人條件不錯,也會用自己的渠道宣傳,”她表示,如果這些“粉頭”關注了新人,就會引發其他粉絲的關注。粉絲追星時也有一定的求同性,往往不會一個人追,而是拉着其他人一起追。

單向的情感付出

在受訪的幾名經紀人中,他們都提到,無論是新人還是成熟藝人,“露臉”對於明星來說十分重要。

王麗麗介紹,“偶像”主要靠數據,目前監管環境發生變化,打榜投票都無法進行,那需要大幅增加曝光度。尤其是一些新人要儘量多接綜藝,哪怕只是在節目打醬油,也要儘量上。如果藝人已有一定知名度,則可以多找其他機會露臉,比如做公益,或接其他大型活動,尤其是一些政府組織的活動。

她坦言,明星一定要保證充足的曝光率,一旦有段時間沒在粉絲面前出現,就很容易丟粉。因此公司需要保證得有充分的素材定時發佈,讓粉絲儘可能多地看到“偶像”。

爲了增強粉絲和明星的黏性,王麗麗介紹,經紀公司還可以建一些粉絲羣,進行嚴格的審覈,只有一些值得信任的粉絲纔可進羣。羣裏平時不需要活躍,藝人只需要隔三差五出來發句簡單的問候,“粉絲也會很開心的”。

明星獲取相應關注度,除了這種常規操作外,還可以人爲“刷存在感”。李琳表示,通常情況下,除了極少數頂流明星,大部分藝人都需要刷流量,而市場上也有供應商。根據各個機構影響力的不同,價格差距也十分巨大,從幾萬到上百萬元不等。

一名從事流量炒作的人士告訴記者,他們機構有幾百個微博大V,發佈話題之後,上百個大V跟進轉發,“保證帶動熱度”,他開出的價格並不貴,只需花費幾萬元。

另一名從事流量炒作的人士表示,他們在各種平臺都有相應的渠道,包括機構媒體、行業媒體、KOL推手、社羣,甚至水軍,可以進行多渠道分發,費用一般是三十萬元以上。

而在“刷流量”的過程中,有些是經紀公司買單,有些則是粉絲買單。儘管粉絲對於“偶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粉絲付出的情感不可能得到對等回應。

比如“偶像”是不被允許談戀愛的,狂熱追星的粉絲不能接受“偶像有了別人”。“偶像”一旦談戀愛,至少面臨大面積“掉粉”。但事實上,還是有一些“偶像”會爲了所謂愛情而“鋌而走險”。

一位資深經紀人介紹,自己以前就曾處理過這類事件。公司的男藝人談戀愛,女方在男藝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發了一段女方自己的視頻,視頻中她戴有同男方一樣的配飾。敏感的粉絲立即察覺到這一情況,並在一定範圍內擴散。

這位經紀人隨後找兩個當事人瞭解情況,然後用平時養的小號,以粉絲的口吻發微博,聲稱男方的配飾是粉絲送的。隨後又找後援會中值得信賴的粉絲合作,將相關截圖再傳回到粉絲羣中,以坐實系“粉絲送禮物”,讓其他粉絲確信兩人沒有戀愛關係。

整個事件中,男藝人和經紀公司都沒有公開發聲,事情都在私底下處理,“本人越發聲就越不對勁”。但粉絲們消除了對“哥哥”的誤會,一如既往地支持。

從事廣告業務的林華,也曾見到過粉絲的付出被不以爲意的對待。她一位朋友不久前進入娛樂行業,成爲一名流量明星的經紀人。朋友剛入職時,經常跟她吐露工作上的不開心,諸如工作量大、收入少等問題。

第二個月時,出於對朋友的關心,林華再度詢問其近況,對方表示“過的還可以”,因爲她那個月收到了兩個名牌包,轉手在二手平臺賣了8萬多元,“粉絲經常給偶像送貴重禮物,但是偶像一般不會在意,常常轉送給經紀人”。

“粉絲經濟”

粉絲跟藝人具有較強的經濟聯繫,藝人的很多收入都靠粉絲買單,比如常見的有藝人日常所接的商務,公司舉行各種生日會、見面會,有時也有一些電子刊。除此之外,還會產出一些周邊產品,包括水杯、體恤、帽子之類。

龐大數量的粉絲羣體,以及其強勁的消費能力,也催生了諸多專門面向粉絲羣體的產業,比如各類專門整合明星資訊、商務的APP,比較知名的有“超級星飯糰”“魔飯生pro”“桃叭”等APP。

根據市場定位,這些APP的盈利模式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爲粉絲提供自己喜歡的明星行程、活動、視頻等,甚至提供打榜應援功能,成爲追星羣體的重要聚集地。目前,這些APP已在各大市場下架,至今仍未恢復上線。

爲了讓自己的“偶像”能夠讓更多人熟知,很多粉絲還會自己找廣告商進行投放,廣告內容五花八門。老陳的廣告公司就曾接過很多這類廣告,據他介紹,廣告內容有的系宣傳明星作品,有的則爲純個人宣傳,比如明星的生日會、見面會。

老陳說,粉絲投放廣告的渠道並不單一,除了很多新媒體平臺,也會在一些機構媒體和戶外媒體投放。在戶外媒體中,商業中心的LED大屏,機場、地鐵的大屏,這些廣告位的視覺效果好,都是粉絲比較看重的部分。

在某機構媒體從事廣告業務的林華說,她也曾經手由一些粉絲投放的“偶像”廣告。不過他們一般不會跟粉絲羣體直接接觸,而是由專門的廣告代理商前來洽談。除了簡單的投放外,有時也會進行定製化的宣傳。

除了能夠對“偶像”進行全方位的宣傳,粉絲數量對“偶像”作品也有一定影響。某影視公司的製作人告訴記者,目前在業內,有的影視公司會自己推出項目,搭建劇組製作影視劇,再將作品送上院線等。也有很多小型公司會接視頻平臺的項目,自己作爲承製方完成作品,再將作品拿到平臺播放。

上述製作人表示,不論哪種情況,在選擇演員時,都會看重粉絲數量。比如他所在的公司目前正在運作兩部短劇和一部長劇,題材都是青春偶像劇類型,挑選的主演也是在業內有一定粉絲基礎的流量明星。

在目前的市面上,互聯網視頻平臺是影視劇的重要播放渠道。某視頻平臺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某明星的粉絲多,平臺在推廣作品時,工作比較省事,很容易登上各大榜單。“明星的作品在平臺播,其粉絲就會推自己的偶像,間接地爲作品造了勢,對平臺也有好處”。

上述人士介紹,平臺也會利用粉絲的追捧心理爲平臺獲利,比如說某些新聞、某些視頻畫面是獨家物料,則需要粉絲點夠多少贊,看夠多少時長,或者買夠多少會員才能解鎖。但隨着國家的整治,目前這些方法已不再適用。

“飯圈”整治

粉絲追星的過程,對於經紀公司來說,也是一個粉絲過濾的過程。李琳介紹,比如剛出道的新人出現某個負面事件,肯定會流失一些粉絲,但留下來的則是相對比較可靠的。如果明星再次出現負面事件,也能得到這些粉絲的支持。

她介紹,比如自己曾經帶的一個藝人出現負面新聞,當時也有很多粉絲脫粉。後來出新作品,又吸引到新粉。這些新粉在關注他的時候都會搜索之前的信息,瞭解這些經歷後還能喜歡,說明他們不在意,之前沒走的人也不會在意。

一個明星流量越大,粉絲越多,粉絲的底氣也就會更足。如果自己因爲維護偶像而被罵,肯定會有其他粉絲幫忙回罵。一個藝人出道越久,作品越多,必然就會有很多死忠粉。

小玉就是某知名流量女星的死忠粉,這名明星近日爆出醜聞,還因爲違法違規問題被處罰,目前已消失在公衆視野。

但直到現在,小玉仍然是這名女星的忠實擁躉。小玉進入了一些支援羣,在該女星出事的幾個關鍵節點,她都會在羣裏討論事情的走向,一如既往地支持該女星。在她看來,這名女星是無辜的,即便有錯也不是大錯,問題出在其他人身上。

由於微博加強管理之後,無法再在微博上看到該女星的正面信息,小玉一氣之下卸載了微博,“用微博就是看她的,看不到她還有什麼用”。

粉絲的這種超高忠誠度,會讓他們極力維護自己的“偶像”。原本正常的明星互動、商務合作,也可能招致粉絲的不滿,不惜對其他“偶像”和粉絲展開攻擊和謾罵。

一位經紀人介紹,此前她曾見到,一位“偶像”是靠“炒CP”而走紅,獲得大量粉絲。時間久了之後,儘管他自己也想擺脫這種束縛,但“炒CP”的概念實在捆綁得太死,很多現實的受益都來自他們的組合粉,讓其十分矛盾。

但這位“偶像”的“唯粉”(即只喜歡組合中某一個人)對“炒CP”一事很不樂意,時常會攻擊搭檔的另一位“偶像”及粉絲。而經紀公司也沒有及時有效干預,導致罵戰愈演愈烈。

原本這些罵戰還只停留在一定範圍,但“肖戰事件”的發生,將這種氛圍帶入公衆視野,並將許多無辜人士牽扯其中,網絡生態環境遭到惡化。不久之後,又發生《青春有你3》的“倒奶打投”事件,粉絲的極端行爲再度遭到公衆批評。

爲了淨化網絡空間,中央網信辦決定2021年6月15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爲期2個月的“清朗·‘飯圈’亂象整治”專項行動,重點打擊相關“飯圈”亂象行爲。2個月後,中央網信辦再發通知,提出取消明星藝人榜單、優化調整排行規則、嚴管明星經紀公司等十項措施,重拳出擊解決“飯圈”亂象問題。

截至目前,整治行動已初見成效,一些亂象得到遏制。明星打投被取消、“飯圈”APP被下架、水軍被清理……

多位受訪的影視、經紀、廣告公司人士都表示,整治工作對淨化網絡環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正面意義,對自己的經紀業務也沒有太大影響。

不過就在此後,仍然有中國粉絲給某韓星慶生,集資上百萬元定製專屬飛機、買下國外知名媒體整版彩色廣告。從長遠看,整治“飯圈”生態任重而道遠。

(文中人名爲化名)

責任編輯:朱學森 SN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