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对接服务上海,南通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排头兵”。今天上午,上港集团ICT海安项目在海安凤山港成功首航。

“ICT”是内陆集装箱码头“Inland container terminal”的英文缩写。ICT项目是沪苏之间物流的一种创新模式,项目启动后,集装箱进入海安ICT场站就视同进入上海港,客户无需考虑中间所有转运环节。

“ICT业务通过衔接‘一键式’+‘一站式’线上与线下融合的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将上海港的港口综合服务前置延伸到货源腹地,构建‘宜水则水、宜铁则铁、宜公则公’的物流模式。”江苏中外运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费守伟介绍说,仅“提空送重”这一环节,货主即可省去90%的集卡运输里程,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海安,拥有长三角丰富的内河水系资源和铁路网络资源。凤山港作为南通市唯一的千吨级内河码头、连申线上重要的水上驿站,年集装箱吞吐量近2万标箱,具有苏中腹地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潜力,是南通市商贸物流产业六大功能平台中“水陆联运功能”的重要枢钮,更是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商贸物流高地的重要基础,可实现铁、公、水联运无缝操作,辐射可及苏中苏北广大腹地。

近年来,海安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开放程度高、配套服务强的优势,不断深化与上海的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创新、城市功能衔接、公共服务共享,争当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排头兵”。建成运营江苏唯一的省级商贸物流园区、江苏省第五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苏中地区最大期货交割库群、苏中首家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成功开行中欧(海安—东盟)国际班列、铁海快线班列,成功开通海安—上海、太仓等地江海河联运航线,“产、销、储、运”一体化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优势日益彰显。

“上港集团ICT海安项目首航是海安进一步拓展枢纽优势,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起点。”海安市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运行后,将有效提升凤山港整体运作效率,全面打通海港运输通道“最后一公里”,为海安乃至整个苏中地区企业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手续更简的综合保障服务,实现水运、港口、企业良性互动、多方共赢,有效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作者:本报记者 付鑫鑫 通讯员 顾爱东

图片:姜明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