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9月24日報道:俯仰天地間,乘物以遊心。9月24日,“品物遊心——中國文人的生活與藝術”展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文博樓拉開帷幕。此次展覽由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博物館主辦、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承辦。選取“幽齋棲志”“藝文寄興”“格物得趣”“燕閒怡情”四個維度,通過讀物與情景再現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中國文人的風雅生活與精神旨趣,展出將持續至12月31日。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是我國曆代文人士大夫所尊崇的法則。他們以仁義之道爲立身之本,以文章經國,以翰墨用世;以清寂之說爲頤性之資,將內養精神投射於日常生活與周遭物質世界之中。在他們那裏,追古與造物是其自我身份的覺醒與認同,是物質與精神的完美結合;在他們那裏,一方書齋成爲其安頓心靈的精神家園,“日用之間本未具舉,而內外交相養矣”。展覽即由此爲切入點,講述我國古代文人的文房之志、藝文之作、格物之趣、燕閒之樂,讓觀衆體悟古賢之性情、追仰諸君之品格,進而關照自身之心靈。

此次展出的125件/套文物源自上海博物館館藏,涵蓋傢俱、文房用品、書畫、古籍、陶瓷、漆器、玉器以及仿古青銅禮器等各個門類。展品中如黃花梨夾頭榫畫案、鄭燮盆蘭圖軸、藍瑛煎茶圖軸、神面紋玉琮、中和琴、宜興窯陳鳴遠制紫砂四足方執壺等都屬珍品,還有陳洪綬銘端硯、周乃始竹刻蕉陰讀書圖筆筒、景德鎮窯青花蛙形水注等不同形制的文房用品也極具藝術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特地遴選了交大校友、文化大師李叔同的三件書法作品。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是李叔同第一次接受近現代知識教育的學校,是其實現由傳統士子向近代知識分子身份轉換的重要階段,對其人生道路和學術成就影響深遠。

爲配合展覽主題,營造文人生活意境,此次展覽的形式設計提煉了傳統古建和裝飾紋樣的元素,借鑑江南園林造景之法,並復原了古代文人書房、亭臺等場景,更有一隅小園錯落其間。步入展廳,觀衆穿梭在白牆黛瓦之間,竹影徐徐,疊石參差,相映成趣。

藏品作爲展覽的基礎,對其保存、保護與利用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能之一。以此次展覽爲契機,經過一年多籌建的上海交通大學檔案文博管理中心檔案與文物保護技術室於當日揭牌成立。目前已完成的一期建設,總用房面積近260平米,配備了高保真數碼相機、廣色域繪圖儀、文物拍攝平臺、分光測色儀、纖維測量分析儀、噴霧脫酸機、紙漿修補機、珂羅版印刷機等設備,未來將重點開展紙質文物的保護與修復工作。同時,保護技術室的二期建設也正在規劃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