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由江蘇省文化投資管理集團策劃、江蘇大劇院出品、南京民族樂團聯合出品、黎星工作室聯合制作,南京民族樂團、廣東現代舞團參演的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於歌劇廳首演。

跨越時代 傳統文化的當代再現

文化和旅遊部印發的《“十四五”藝術創作規劃》中指出,應“創作推出一批展現中華民族歷史地位和影響力,闡發中華文化富於歷史性、跨文化性的永恆魅力和當代精神氣韻的優秀作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近幾年,在江蘇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在江蘇文投集團的領導下,江蘇大劇院一直致力於打造原創藝術精品,並屢屢收穫國內外觀衆的認可與好評。江蘇大劇院此次以民族舞劇的形式將文學經典《紅樓夢》搬上舞臺,是着力貫徹省委宣傳部關於要求推出一批兼具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江蘇特質的文藝精品的具體嘗試。民族舞劇《紅樓夢》正是江蘇大劇院打造的又一部誠意之作,爲“江蘇原創”的文藝品牌再添新彩。作者曹雪芹與金陵之地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更使得《紅樓夢》在南京的創排具有了得天獨厚的意義。

民族舞劇《紅樓夢》不遺餘力傳承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在秉承尊重原著的原則之時,又由年輕且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創新追求的優秀藝術家爲其注入獨特的現代意義。這既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致敬,也是從青年一代藝術家的視角對民族文學經典的重新演繹。在這裏,觀衆能夠欣賞到現代藝術與古典風貌的和諧相融,體會到主創對女性、對生命的深切關懷。

紅樓一夢 斑斕各異擲地有聲

當晚,舞劇在如夢似幻的氛圍中展開,《紅樓夢》的故事也由“黛玉入府”拉開序幕。煙霧繚繞,太虛幻境中,一句句判詞以燈光的形式不斷“發射”在白色紗幔上,姑娘們一襲白衣如雲穿梭,虛實難辨;一桌二椅,寶黛釵一隅“含酸”、三人共舞;僵化的官服在舞臺上沉重擺放,似是人與權的糾葛;團圓過後,金色大幕從天而降,亭臺樓閣分崩離析,大廈將傾,十二釵如花的面龐風流雲散;滿地鮮花着錦,十二釵縱情舞動,是在埋葬青春,亦或是埋葬命運……歸彼大荒,寶玉一席紅衣在舞臺上穿過。

縱觀全場,觀衆們的心情也隨着劇情而起伏,既有劉姥姥進大觀園時的嬉笑逗樂,又有黛玉葬花的百轉憂傷。

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將我們都拉回到了繁榮的金陵城,那個充滿情感糾葛、世事複雜的大觀園。

青春集結 金陵十二釵花香四溢

此次民族舞劇《紅樓夢》由青年舞蹈藝術家、導演黎星和青年導演、演員李超執導。主演班底以中國舞蹈界新生代的傑出代表爲核心:黎星、李豔超、李倩、胡婕、張婭姝、王閔瑞、竇率方、羅昱文、苟嬋嬋、馮敬雅、王金格、秦丹妮、王鈺、周麗君、陳曉婉、姜愛東、羅穎、張楚晨、於建偉、常宏基、杜巖等,極具人氣。

民族舞劇導演、賈寶玉的扮演者黎星說:“當演員碰見了賈寶玉這個角色,還是會有慾望和貪念的。希望能通過《紅樓夢》得到成長”,林黛玉扮演者李豔超表示:“作爲‘久經舞臺’的演員,我覺得在現在的年紀遇到《紅樓夢》是非常好的時候,因爲紅樓是一部非常經典、藝術瑰寶級的文學作品,所以當演員在比較成熟的時期遇上它,是一件非常難得和幸運的事。”

這些正值青春、風華正茂的年輕舞者,再造了“大觀園”青春王國的奇蹟,使舞劇《紅樓夢》成爲一部羣星璀璨、呈現精良的匠心之作。

致敬經典 忠實還原原著精神

多年以來,《紅樓夢》被多次改編,不斷被搬上熒幕和舞臺。此次江蘇大劇院原創民族舞劇《紅樓夢》嚴格以《紅樓夢》一百二十回本內容爲基準,講述鐘鳴鼎食之家的興盛與傾覆,展示閨閣佳人的人生百態。

舞劇導演黎星、李超向觀衆介紹:整部舞劇在各個環節均下了很大功夫。舞劇情節上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爲主線,精選“黛玉進賈府”、“元妃省親”、“黛玉葬花”、“焚稿斷癡情”等重要橋段;敘事上採取傳統章回體小說特色,十二舞段各有題名,各自獨立又可串聯成篇;視覺編排上取經於清代古畫的美學特質,旨在展現端莊古雅的舞蹈羣像;舞美佈置與造型設計多處運用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古典符號,最大限度地忠於原著,每一樣服飾、佈景的形象與色彩但凡原文賦予了描寫,就一定遵循原筆原意。

最重要的是,在人物刻畫上,本次民族舞劇《紅樓夢》完整承襲了原著主旨,將女性與花的生命聯繫起來,使鮮花的意象貫穿全劇,並且在每一位女性角色的造型和服裝——尤其是雲肩設計中體現。以花的綻放與凋零比喻離合悲歡,將厚重的情感融匯於一處,充分滲透了原著的人性美與悲劇美。

據悉,首演後,全國巡演城市也即將公佈,與全國觀衆共享東方審美、東方韻味、東方智慧。江蘇大劇院總經理廖屹表示:“優質的劇目即將登臺,我們既要‘江蘇製造’在江蘇這片文藝沃土上開花結果,更要讓它走出去,在華夏大地乃至全球各地的舞臺上大放異彩。”

通訊員 陳楚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攝影:江蘇大劇院 宋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