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9月24日電 題:讓科技賦能電影:聚焦中國電影科技發展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

  從膠片時代到數字與膠片共存再到全面進入數字電影時代,科技給電影產業帶來根本性變革。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產業如何有效應對多屏競爭,全方位提升大銀幕品質,繼續給足觀衆進電影院的理由?日前,在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科技論壇上,業內人士呼籲,讓科技賦能電影,推動中國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

  電影是科技進步的產物,電影發展也必然要靠科技來推動。“實現核心技術突破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宣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黨委書記、所長張偉指出,中國電影科技發展經歷了從“破冰”到“崛起”的過程。近年來,中國電影科技持續加強對前沿性、基礎性、關鍵性技術的研發力度,向“卡脖子”的技術難題發起攻堅,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瞭解,2011年,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影院巨幕系統“中國巨幕”誕生,標誌着中國電影科技首次打破單一國外品牌在高端巨幕放映市場的壟斷。此後,中國電影科技相繼在激光放映、電影雲製作、3D立體放映系統等領域取得技術突破。2019年,中國首套CINITY系統在上海影院落地,創新融合了4K、3D、高亮度、高幀率、高動態範圍、廣色域、沉浸式聲音等電影放映領域的高新技術,打破放映端技術瓶頸,成爲目前世界範圍內電影放映領域的最高技術格式。今年,自主研發的國產LED 2K/4K電影放映系統相繼通過DCI檢測認證,使中國在新一代電影顯示系統研製中實現彎道超車,對於推進電影放映技術自主創新和未來實現影院以較低成本放映高質量畫面電影具有里程碑意義。

  張偉表示,如今,中國電影科技正在由“跟跑者”上升爲“並行者”,並向世界電影科技“領跑者”行列邁進。

  隨着中國電影科技能力顯著提高,工業體系日益完善,近年來,出現了《流浪地球》《金剛川》《刺殺小說家》《長津湖》等特效製作達到國際較高水平的國產影片,並且基本都是由國內特效公司製作。

  “這些年中國電影之所以發展較快,與重視電影科技的研發和運用有很大關係。”中國電影資料館副館長張小光認爲,中國電影進入了新的窗口期,機遇與挑戰並存,必須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搶佔技術創新高地,提高技術運用能力。在做大做強已經形成優勢的電影科技自主品牌的同時,還要加強對5G、120幀、實時3D裸眼系統等最新領域技術的探索應用和發展佈局。

  科技的高速發展、新媒體的迭代融合,都對電影產業提出更高要求,對傳統影院放映也形成一定衝擊。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雷振宇說,自中國電影產業完成了數字化轉換以來,技術革命給電影產業帶來了十餘年的高速發展期。但近些年,音視頻領域新技術的普及應用,對原有電影產業競爭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電影行業面臨巨大挑戰,如何讓觀衆迴歸影院成爲擺在電影產業面前的重要課題。“破解這一課題仍然要依靠技術創新,打造高技術格式電影產業鏈,進而提升電影整體質量和觀影體驗,讓更多的電影觀衆重回影院。”

  業內人士普遍認爲,電影院不會消失,但會朝着更具科技感和沉浸式體驗感的方向發展。隨着電影技術的不斷進步和藝術表達的持續提升,電影院現在是、未來也仍然是充滿魅力的空間。

原標題:讓科技賦能電影:聚焦中國電影科技發展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