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醫藥板塊年內二輪大跌 外資抄底公募加倉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實習記者 顧夢軒 記者 夏欣 廣州 北京報道

Wind數據顯示,中秋節前後幾天(9月20日~9月23日),香港醫療保健指數下跌2.03%,成交量爲17.26億股。

回顧今年以來,醫藥板塊經歷瞭如“過山車”一般的行情。根據A股申萬醫藥生物指數2021年以來走勢,醫藥板塊已經經歷兩輪大跌,年初至今(2021/1/1~2021/9/17)指數收益-5.5%;從7月初的階段性高點到9月初的階段性低點,最近這次大跌,指數回調高達20%。

受醫藥板塊波動影響,醫藥主題基金表現出了同樣的不穩定。在全市場104只顯示有今年以來業績的主動權益類醫藥基金中,有22只取得負收益,佔比約爲21.15%。

下跌即是機會,一向先知先覺的外資已經悄悄入場抄底了。

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相關數據,近一個月以來,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108.9億元到醫藥生物板塊,佔北上資金總淨流入金額約43%;近一個季度以來,北上資金累計淨流入184.11億元到醫藥生物板塊,佔北上資金總淨流入金額約24%。

與此同時,國內公募基金也在調整中小幅加倉。

持續估值下行壓力

2021年初,醫藥板塊延續去年的行情,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一路漲到13550.45點,到3月份,跌至10714.53點,跌幅超過20%。隨後,一路震盪上升,於7月1日站上了次新高13539.31點,漲幅超過26%。緊接着又迎來了震盪下跌,一度跌到9月初的10600.69點,跌幅超過21%。

究其原因,與宏觀經濟和市場大環境密不可分。“醫藥板塊去年太過火熱,估值過高,年初時又過於抱團,導致估值進行了一定幅度的回調。”格上財富旗下金樟研究員燕仲豪分析。

其後,隨着一季度醫藥上市公司營業收入與淨利潤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5.79%和88.71%,醫藥板塊又被機構追逐,一路高歌猛進。到了7月份,醫藥行業估值又遭受新一輪迴調。

受醫藥板塊波動影響,在全市場104只顯示有今年以來業績的基金中,有22只取得負收益,佔比約爲21.15%。

就基金類型看,這104只基金中有30只靈活配置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爲10.27%,高於全市場靈活配置型基金年內平均收益8.5%;偏股混合型基金33只,年內平均收益爲4.93%,低於全市場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7.11%;普通股票型基金44只,年內平均收益爲6.78%,低於全市場普通股票型平均收益9.7%。

中融基金基金經理杜偉表示,今年醫藥基金的投資難度比以往要大很多,而且醫藥基金之間的淨值表現並沒有過去兩年差距明顯,這主要與醫藥板塊的整體表現和風格有關。

“醫藥板塊過去兩年買賽道的投資思路在今年並不奏效,今年中小市值的醫藥股表現相對好於大市值公司。”杜偉認爲,經過前兩年整體估值的提升,今年醫藥頭部公司的估值壓力是非常大的,在面臨醫藥政策預期的影響以及行業輪動等風格切換的影響,整個板塊都面臨着持續的估值下行。

從具體基金表現來看,民生加銀醫藥健康、安信消費醫藥主題基金以及嘉合醫療健康基金排名較爲靠後。從基金主題看,這些基金有單純的醫藥主題基金,也有同時投資醫藥和消費的基金,由於消費板塊2021年表現也很動盪,因此個別基金受到了醫藥板塊和消費板塊的雙重打擊。

企穩反彈外資抄底

在A股市場,醫藥板塊快速下跌的情形並不少見。近十年來,醫藥板塊曾遭遇多次較大幅度的下跌調整:2015年6月15日到2016年1月28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下跌了47.44%,2018年5月29日到2019年1月3日,該指數下跌了40.74%。

“雖然下跌幅度駭人聽聞,但是歷史數據顯示醫藥生物(申萬)指數在這兩次下挫之後最終都會迎來反彈,經歷了這段時間的調整,目前申萬醫藥生物指數的PE(TTM)已經迴歸歷史估值低分位水平,具備估值優勢。”嘉合基金有關人士判斷。

嘉合基金認爲,醫藥股前期出現了比較大幅度的調整,主要是市場擔憂集採降價等因素的影響。考慮到市場已經經歷多輪醫保談判和集採降價,目前行業PE已經降至30倍左右,處於歷史估值相對較低的位置,相關標的估值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連續跌了兩個月之後,醫藥股顯示出企穩反彈的跡象。而部分外資機構早已提前入場抄底。

據媒體報道,8月27日,科技股捕手愛爾蘭資管巨頭“柏基”加倉了50.18萬股港股泰格醫藥,平均交易價格142.2816港元,斥資約7139.69萬港元;而同一天,另一家資管機構Ninety One也加倉了泰格醫藥,平均每股交易價格141港元。

9月7日,一家萬億美元資管巨頭資本集團出手。資本集團加倉了18.53萬股藥明康德港股,平均成交價格164.98港元/股。資本集團“抄底”之後,藥明康德股價上漲16%。

8月24日,富達投資FIL也加倉了54.69萬股港股藥明康德,平均交易價格149.57港元/股。富達比資本集團加倉更早,加倉到現在,富達已經錄得了23.64%的漲幅;8月24日,富達集團(登記爲FMR)買入146.25萬股國藥控股,平均交易價格19.87港元/股。

在外資抄底的同時,國內公募基金也在積極行動。

根據好買財富提供的公募基金倉位數據,8月28日,全市場公募基金對醫藥行業的倉位大約爲1.53%,而這個數字在9月19日上升到3.9%。

9月17日,中秋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醫藥股全線反攻。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漲4.59%。匯添富中證醫藥衛生ETF漲3.57%。恒生港股通中國內地醫療保健指數上漲5.38%。

安信基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2020年,在質量優秀和估值便宜兩個重要因子之間,我們對估值便宜的權重可能設置的偏高。但2018~2020年迅速上行,對估值的要求讓我們錯過了認知度很高的標的。

“不過,今年醫藥、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分別下跌10%、20%、20%左右,客觀上感受到了明顯的壓力。我們相信優勢會慢慢體現出來。”安信基金強調。

不過市場也有不同觀點。“目前醫療行業算是在低位,但是還不能說是最底部。”萊茵國際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周代運分析,近期醫藥板塊雖然下調,但是並沒有回到今年的起漲點,所以還不能說是在底部。另一方面,參照歷史經驗,醫藥股每年都在年初纔有行情,而現在時間點還沒有到。

高景氣賽道機會多

對於生物醫藥板塊未來的行情,多位業內人士亦表示樂觀。

9月14日,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人工關節集中帶量採購,涉及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共有48家企業參與,44家中選,中選率爲92%。擬中選髖關節平均價格從3.5萬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3.2萬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價幅度達82%,較冠脈支架集採降幅(93%)有所緩和。中選產品的採購預計於2022年3月落地。

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孫揚指出,最終降價情況好於預期,醫藥板塊有望迎來情緒上的修復。前期醫藥板塊下跌的根本原因在於龍頭公司估值過高,直接催化劑來自教育雙減後對於相關政策的擔憂,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集採。經過骨科集採落地之後,醫療器械開始集採糾偏,不再一味地降價,而是保質保量。“中長期看,情緒帶來的恐慌性殺跌使得估值已經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政策頻率的降低及預期的修復有望迎來一個較優的交易窗口,二類疫苗及CXO(醫藥外包)行業景氣度在持續上行,可通過長期投資把握醫藥高成長賽道機會。在CRO(醫藥研發外包合同服務機構)、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板塊,從員工數量來看,行業內公司員工數保持25%以上增長,從在建工程來看,保持30%以上增長,顯示未來訂單較爲充裕。”孫揚說。

燕仲豪指出,集採對於今年醫藥產品和服務價格壓制顯著,但從醫藥生物行業長遠發展來看,持續產業擴張已經形成趨勢。大型MNC(多國公司)主導的獲批新藥的佔比出現了顯著提升,未來製藥領域將出現更多掌握核心創新藥的高成長性企業。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鐵牛同樣認爲,醫藥板塊相對於其他行業來說,其最大的特點是兼具科技和消費屬性,具有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技術密集型特點,核心企業一般具有比較強的技術壁壘。“今年以來醫藥板塊波動,是由於集採等政策影響,以及市場對醫藥估值較高的擔憂,不過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醫藥板塊具有長期的配置價值並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王鐵牛說。

“醫藥行業的基本面並沒有發生改變,像生物創新藥、CXO行業、醫療器械等,目前只處於行業發展的初期,未來將會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燕仲豪分析。

錯過了高景氣度細分賽道的CXO也直接影響醫藥基金業績表現。民生加銀醫藥健康基金經理高松在二季報中總結:二季度,醫藥行業強勢反彈,春節前領漲的CXO、連鎖醫療服務、醫美等高景氣細分賽道仍然一騎絕塵,股價屢創新高、漲幅驚人。但回頭看,我們顯然對流動性收緊的節奏判斷過於早了。因此在二季度組合的配置上過多地選擇了防禦性的低估值品種,從而錯過了可能是今年醫藥板塊收益最快的窗口期。

根據天天基金網,民生加銀醫藥健康基金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爲:長春高新、藥明康德、智飛生物、康泰生物、樂普醫療、邁瑞醫療、一心堂、維亞生物藥明巨諾-B以及信邦製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