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首批11種首發,首度系統全面梳理了滬上這處革命者紀念地的英烈人物事蹟,致敬爲真理上下求索、爲信仰奮鬥犧牲的革命先驅們。

因電視劇《覺醒年代》熱播,安眠於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的陳延年、陳喬年等烈士的事蹟,感染了無數當代年輕人,許多90後、00後甚至自發前往英烈們的墓前祭掃、獻花。

在波瀾壯闊的百年黨史上,像陳氏兄弟這樣血灑龍華的英烈有很多。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前,中國共產黨的171位中央委員中,42人犧牲在黎明之前,其中有7位犧牲在龍華,佔了六分之一;首屆中共中央監察委委員10人中有8人犧牲,4位犧牲在龍華;其他曾在龍華被關押過的革命者更是數以千計……作爲國民革命、土地革命時期著名英烈人物最爲集中的紀念地,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見證了愛國人士的錚錚鐵骨。

昨天,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組織,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龍華烈士紀念館編寫的“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首批11種首發,首度系統全面梳理了滬上這處革命者紀念地的英烈人物事蹟,致敬爲真理上下求索、爲信仰奮鬥犧牲的革命先驅們。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也是見證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形成和發展的光榮之城。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嚴愛雲表示,黨成立之後,黨中央機關長期駐紮在上海,尤其是大革命失敗後,大批共產黨員革命志士彙集上海,在白色恐怖籠罩下浴血奮戰,其中不少革命先驅在龍華英勇就義,他們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體現。

他們犧牲時大多數僅二三十歲,是100年前的80後、90後、00後

羅亦農、楊殷、彭湃、陳延年、趙世炎、陳喬年、林育南、楊匏安、張佐臣、許白昊、楊培生……“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首批聚焦的11位烈士中,7位時任中共中央委員、3位是中央監察委員、1位是中央候補監察委員。他們犧牲時大多數僅二三十歲,是100年前的80後、90後、00後。爲了尋求民族復興和爲人民謀幸福,這些年輕革命者堅持對真理的堅定信仰、對理想的執著追求,面對敵人的屠刀,他們大義凜然、威武不屈。

比如,陳喬年在獄中早將生死置之度外,他託人轉告黨組織,請求不要再爲營救他費心和花錢。獄友桂家鴻回憶說:“在喬年被關押期間,敵人多次對他進行審訊。爲了從他口中掏出所需要的東西,敵人使用了各種殘酷的刑罰,企圖逼迫他招供。他雖然被敵人打得體無完膚,卻從不吐露一點黨的機密,始終頑強地同敵人作鬥爭。”有一次,陳喬年被審訊後回到牢房,難友們見他又受了苦,便同情地安慰他,他卻毫不在乎地說:“沒什麼,喫幾下耳光,挨幾下火腿,受幾下鞭子,算個啥!”1928年6月,受盡酷刑的26歲陳喬年被押走行刑前,對獄友們說:“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

陳喬年的哥哥陳延年犧牲時,年僅29歲,面對敵人的屠刀,兄弟倆都寧死不屈、視死如歸。書中披露,陳延年臨死時異常壯烈,當敵人要他下跪時,他直立不屈,並高呼“打倒反動軍閥頭子蔣介石”“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雖被幾個執刑的士兵用暴力按下,但當士兵鬆手揮刀時,延年突然一躍而起,故這一刀並未砍着頸項,遂被兇手等按在地下用亂刀剁死。好友汪原放寫過一首小詩,表達對陳氏兄弟的追思:“楓林橋畔待車時,磊落英姿仔細思;血肉慾尋何處是?斑斑點點在紅旗!”

轉押到龍華警備司令部看守所後,彭湃也絲毫沒有動搖革命意志。他想盡一切辦法在獄中宣傳黨的工作,還和楊殷一起高唱《國際歌》《少年先鋒歌》,歌聲震盪在陰森悽清的獄所上空,也震盪在戰友們心中。原本淒冷的監獄再也不是悲切的場所,而成了點燃戰鬥到死意志的沙場。在這種捨生取義精神的極大感召下,有些獄友頓悟了,感慨道“只有跟着共產黨走,纔是我們窮人的正當出路”。

龍華英烈的革命生涯,與上海這座光榮之城緊密交織

“這些年,我不止一次在龍華烈士陵園一排排墓碑之間緩緩行走,每一步都是靈魂的洗禮。那麼多年輕的生命爲了民族的新生、人民的幸福英勇奮鬥、慷慨赴死……”從廣東來到上海的彭湃烈士孫女彭伊娜動情地說。回首龍華英烈的革命足跡,很多人都與上海這座光榮之城緊密交織,淵源極深。

比如,趙世炎1920年從上海出發去法國勤工儉學;1927年犧牲在龍華。不久前署名爲“一位來自新中國的青年”給趙世炎烈士留下一封手寫信:“你和那羣少年,走過了新文化運動,走過了紅樓,卻再也沒能走到飄着五星紅旗的天安門廣場……”當年少小離家的羅亦農,曾獨自無懼無畏闖到上海,認識了陳獨秀,受到新思想的影響,從此踏上革命道路;留學莫斯科、到廣州參加革命活動、到北京組建北方區委黨校,隨後依然重返上海,主持江浙地區的工作。也正是轉戰到上海後,彭湃開始注重黨組織如何在這座被稱爲“中國工人階級大本營”的城市,發動波瀾壯闊的工人運動,並作出自己的革命貢獻。

“在與百年前同齡人的對話中,叢書的編寫者逐漸明白‘百年大黨正青春’的密碼。”在《彭湃畫傳》執筆者趙菲看來,寫作這套畫傳就是追尋答案的過程:“跟隨烈士們的英魂重新走到那個艱苦卓絕的年代,和他們並肩站在‘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的時刻,接受靈魂的拷問,感悟到捨生取義需要多麼大無畏的精神。”

“龍華英烈畫傳系列叢書”收錄的圖片和史料或源自各地公開出版物及展陳,或源自英烈後代珍藏,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敘寫龍華英烈在風雨如晦中篳路藍縷的艱難尋路、爲中國革命披肝瀝膽的無畏與犧牲,彰顯早期共產黨人救國救民的初心。業內評價,作爲黨的誕生地主題出版工程的最新成果,該叢書是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鮮活教材,有助於讓讀者更好地感受英烈精神和流淌在上海的紅色血脈,彰顯出上海紅色文化品牌的獨特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