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今年正值魯迅先生誕辰140週年、逝世85週年,爲紀念魯迅先生,弘揚魯迅精神,中共虹口區委宣傳部今天舉辦紀念魯迅主題活動。活動主要包括“木刻講習所舊址”陳列館開放、“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項目啓動、“魯迅小道2.0”升級亮相等,通過進一步深挖魯迅先生與虹口的紅色歷史資源,再現魯迅在虹口生活和戰鬥的足跡,讓市民羣衆看到一個更真實的魯迅。

圖說:虹口區舉辦紀念魯迅主題活動。主辦方供圖(下同)

作爲海派文化發祥地、先進文化策源地和文化名人聚集地,虹口曾經居住過大批文化名人。魯迅先生最後10年生活在虹口,魯迅先生的衆多作品在虹口誕生,虹口也是魯迅先生最後的安息之地。

今天,木刻講習所舊址陳列館揭牌儀式在木刻講習所舊址舉行。木刻講習所舊址位於長春路319號,1931年8月17日至22日,魯迅先生在此舉辦了暑期木刻講習會,他邀請內山完造胞弟內山嘉吉主講,並自任翻譯。參加講習會共有學員13人,時間只有6天,卻像一粒火種,燃起了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熊熊烈火。修繕後的木刻講習所舊址陳列館進門處的圍欄呈現鏽紅色的年代感,參加暑期木刻講習會的13位學員的名字作了鏤空處理,低調不突兀。

圖說:木刻講習所舊址。

走進陳列館,就能感受到虹口將這處紅色革命遺址深度開發的心意。爲了探討魯迅先生倡導中國新興木刻版畫運動、推進中國革命美術發展的重要革命意義,虹口區在今年上海市第一批紅色革命遺址、木刻講習所舊址打造“木刻講習所舊址”陳列館。同時在木刻講習所舊址二樓,一家以藝術、文化、休閒、服務爲主題的“藝苑朝華”社區會客廳落成,居委會辦公場所“搬”入其中,探索居委“沉浸式辦公”的新模式,打造共建共享的城市會客廳。“居民不需要跑辦公大樓或是機關,而是在家門口的紅色文化場館就能輕鬆地解決需求。”餘慶坊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祖旭介紹道。屆時,餘慶坊社區的居委幹部們將撤掉傳統辦公工位和窗口,打破條線界限,在二樓社區會客廳開放式辦公,以無阻隔、面對面的服務,與社區居民“零距離”溝通交流。

圖說:魯迅與文化名人陳列展。

位於四川北路2050號的內山書店舊址見證了魯迅與日本友人內山完造的友誼。今天,“1927·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項目簽約儀式舉行。據瞭解,該項目將由內山書店舊址和新華書店山陰路店整體貫通而成,總面積爲800平方米左右,是一個以書爲主的小型文化綜合體。書店以魯迅的創作脈絡和社會文化活動爲核心,全方位陳列展示魯迅相關作品,用書籍爲讀者還原一個全面真實的魯迅。同時,重點引進和推薦日本出版物中關於中國文化、上海題材的優秀原版書籍,將魯迅與內山的偉大友誼通過當代出版物的交流發揚光大。據悉,爲了呼應周邊魯迅小道的打造以及賦能山陰路歷史風貌保護區,該項目將闢出充足的場地打造文化活動空間,包括沉浸式文化小沙龍、甜愛路詩歌之夜、藝術展覽、咖啡空間等。此外,該項目建成後還將與“1925書局”形成遙遙相對的兩座文化地標。

最近,細心的市民羣衆在重溫“魯迅小道”時,發現“魯迅小道”出現了不少令人驚喜的新變化。魯迅誕辰日前夕,“魯迅小道2.0”改造項目正式完工亮相,爲市民羣衆帶來更具內涵、更有深度的行走體驗。2018年起,虹口區組織各方專家學者對魯迅先生在虹口的生活軌跡研究論證,串聯起景雲裏、拉摩斯公寓、大陸新村、左聯會址紀念館、內山書店舊址、多倫路文化空間等6處與魯迅先生關聯密切的點位場所,並佈設地磚、介紹牌等標識系統,“魯迅小道”全長近千米,是弘揚魯迅精神的全新紅色文化地標。兩年以來,虹口區不斷探索推進“魯迅小道”能級提升,先後推出“循聲探祕·魯迅”城市漫遊劇、“魯迅小道”手遊、“魯迅小道”牆面藝術彩繪等延伸和補充產品。

圖說:魯迅小道。

據悉,虹口區擬在四川北路郵局推出“魯迅主題文化郵局”等,將原有“魯迅小道”6處空間擴展到9處,“魯迅小道”也將由原有的900餘米進一步拓展至1600餘米,同步對原有標識系統升級改造,推出“中-英-日”三語的線上瀏覽系統,增設指示性標識,提升“魯迅小道”的路面裝飾性和公衆行走體驗,讓“魯迅小道”能成爲感受魯迅先生的城市文化景觀。

同時,虹口推出魯迅主題露天文獻館。通過結合魯迅日記,選取32條魯迅在虹口10年的重要經歷,在“魯迅小道”多倫路段打造魯迅主題露天文獻館。文獻館依照時間脈絡,用簡練文字引導市民羣衆跟隨魯迅先生昔日的腳步,瞭解魯迅先生從初來虹口到在虹口逝世這10年中的歷程,其中不僅囊括了魯迅先生營救共產黨人、支持左翼運動等革命戰鬥經歷,同時也展現了魯迅先生結識中外友人、喜得獨子海嬰等生活圖景,讓市民羣衆看到一個更立體生動、更全面深入的魯迅形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