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柏可林、蔡黃浩9月25日報道:上海市普陀區曹楊路蘭溪路口,一塊大理石碑寫着“鐵路曹楊農貿集市”,大理石表面斑斑駁駁,刻字忽明忽暗。大理石旁,迎客松簇擁着一塊嶄新的景觀石,上書“禧”字。在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開幕之際,全新的百禧公園在昔日鐵路菜場的原址上拔地而起,城市更新的神來之筆勾勒起一段二十年的變遷。

上海最長菜市場變身首座高線公園

百禧公園北端主入口位於楓橋路地鐵站東側,北臨曹楊路,南接中山北路,總長度約1千米。從高處俯瞰,百禧公園宛若一座溝通過去與未來的橋樑。它的故事,要從一條鐵路說起。

曾經,上海有一條“真西支線”,由北向南貫通真如站和上海西站。隨着城市發展,真如貨運鐵路支線退出了歷史舞臺,留下了一段接近800米、平均寬度15米的線形空間。就在這個溝壑之處,1999年11月,“曹楊鐵路綜合市場”紅紅火火開張了。市場以蘭溪路爲界,北段爲農貿市集,南段爲綜合市集,內部包含了百貨、服飾、珠寶、南北貨、飲食等各類商鋪,爲當時的曹楊居民提供了切實的方便。

曹楊鐵路綜合市場(來源:網絡)

時過境遷,曹楊新村及周邊其他商業網點不斷豐富,曹楊鐵路綜合市場功能和環境,已遠遠無法滿足人們的高品質要求。2019年6月26日,曹楊鐵路綜合市場正式關停。

如何把這道“疤痕”變爲城市空間的紐帶?結合“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昔日的市場華麗轉身,變爲靚麗的百禧公園,它也是上海第一座“高線公園”。在國外,高線公園並不是新鮮事物,倫敦紐約都有類似的線型空中花園,它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剩餘空間。“當我們走進這個場地時,忽然意識到在這個被忽視的空間裏蘊藏着巨大的驚喜。”百禧公園總設計師劉宇揚告訴東方網記者。

三層立體空間賦予三倍空間延展效果

在2021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期間,曹楊社區的序廳展場設在百禧公園。

走進公園,可以發現處處充滿明亮的顏色和多變的結構。而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是它一共分爲了上、中、下三層:負一層是空間開闊的展廳,地面一層則設置了籃球場、休閒驛站等活動場所,頂層是錯落有致的高線步道。

劉宇揚告訴記者,“爲了打造三層空間,設計、施工團隊首先在南北兩端各開挖了將近1000平米半地下空間,並且設置了很多天井,以便市民們在半地下空間,也能感受到光線、自然通風跟綠植帶來的愉悅感。”地面一層相應抬高了1.4米,不會讓市民產生“爬樓”的壓力感。頂層步道的高度同樣經過精密測算,基本上維持在不超過居民樓2樓的層高,避免遊客在高線步道漫步時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狹窄的場地通過立體的設計手段,被賦予3倍的空間延展效果。

與此同時,設計中還儘可能地照顧到居民們對於真如貨運鐵路支線與曹楊鐵路市場的集體記憶,不僅保留了曾經農貿市場的標識牌,對農貿市場的一段舊牆體進行加固與再創作,在頂層步道的遮陽棚造型設計上也融入了巧思,勾起人們對於老車站的回憶。

景觀長廊也劃分成南北兩翼,聚合10組場景,以滿足附近住宅區、學校、商業辦公等不同使用人羣,擴展不同時段下休閒活動的邊界。市民還可以通過手機穿越現實,回顧數字百禧的時空變遷,瞭解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的歷史。

據悉,面貌一新的百禧公園將於9月26日面向公衆開放。

打造藝術與生活深度融合的15分鐘社區生活圈

今年的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民城市”爲主題,樣本社區遍地開花:主題演繹展區位於上生·新所,新華社區、曹楊社區爲重點樣本社區,全市其他18個體驗社區也同樣實景展示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民城市”的方法、過程和成果。

早在2014年首屆世界城市日論壇上,上海就率先提出了“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規劃理念。近年來,上海由點及面,積累了豐富生動的實踐經驗,爲全國提供了示範樣本。

主題演繹展區位於上生·新所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局長徐毅松表示,本屆空間藝術季活動主題定爲“15分鐘社區生活圈-人民城市”,以曹楊新村街道和新華路街道爲例,就是希望將藝術與生活深度融合,以文化藝術爲社區賦能,點亮社區品質,以藝術爲觸媒激活城市更新的持續活力,進一步助推“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空間營造和治理向更廣泛、更縱深的方向發展。

目前,上海市已完成180餘個項目落地,一批街道整體成效顯著,社區空間環境和服務設施品質得到整體提高,居民共建共治意識和社區凝聚力明顯提升,社區空間治理化場景應用也爲上海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提供了積極助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