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雲南石屏縣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紅河州現場辦公會精神,聚焦“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突出“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總目標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深入貫徹“進機關”“進家庭”“進社區”等“十一進”要求,不斷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成果,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石屏大地常開長盛。

實施“黨建引領”工程,構建陣地持續強化宣傳教育。全縣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結合黨史學習教育,組建“雙語”宣講小分隊,持續深化黨史、“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民族團結教育宣傳宣講,依託鄉鎮黨校、村史館等陣地資源建立縣、鄉、村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示範基地25個,通過集中輪訓、專題輔導、主題宣講等,引導各族幹部羣衆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唱響民族團結進步主旋律,建成異龍湖國家溼地公園、文化公園和湖濱路、屏陽路等一批民族文化宣傳長廊、主題廣場和特色街區,紮實開展“千堂黨課進基層”“文藝演出進鄉村”以及“奮鬥百年路·啓航新徵程”等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引導各族羣衆不斷增強“五個認同”,讓“三個離不開”思想植根於當代、傳承新生代、播種下一代。

活動現場

實施“民生福祉”工程,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物質基礎。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爲最大的民心工程,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積極穩妥推進政策舉措、工作機制、機構隊伍銜接,做到民族團結進步建設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聚焦美麗鄉村建設,推廣以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小庭院、小廣場,公共廁所、公共停車場、公共道路和完善垃圾污水收治體系爲主要內容的“五小三公一體系”建設,建成民族團結特色村、示範村66個;立足楊梅、火龍果等優勢產業發展,持續鞏固18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示範區建設成效,堅持做大做強“石屏豆腐”品牌,有效解決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就業問題,促進各族羣衆持續增收致富,不斷提升幸福感、獲得感。

實施“融合發展”工程,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堅持把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轉化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自覺行動,把多元文化繁榮發展轉化爲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強大優勢。在民族聚居鄉村學前教育中實行國家通用語言、民族語言雙語教學;全面推行民漢混班教學、混合住宿,推進各民族學生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交往交流交融、互學互融、共同成長;各族羣衆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不斷改善,各民族同村莊共小組、同社區共單元、同廠區共車間、同校園共級成爲常態;注重發揮鄉土文化對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的推動力,以壩心鎮龍港村“四十姓氏一家親,姓氏音符連成曲”爲代表,高質量打造異龍湖沿湖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34個,逐漸形成“環湖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帶”,全縣創建縣級以上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81個、示範家庭230戶。

活動現場

實施“和諧共建”工程,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效能。把羣衆工作與提升民族事務治理能力深度融合,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建立縣級領導聯繫民族代表人士制度,加大對民族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導力度,加強民族代表人士培養與選拔工作,民族幹部佔比由2012年的45.27%提升到2021年的52.27%。推進建立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治理,建立縣鄉鎮村(社區)羣衆訴求中心,在縣城區三個社區突出抓好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工作機制,暢通訴求渠道,實行滿意度反饋管理,認真辦理民族羣衆來信來訪,全縣各類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99.18%。

雲南網通訊員李文海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