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人們對高血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很多中老年人日常飲食也開始格外注意

就怕哪天被高血壓找上門

甚至引發心梗腦梗等致命危機

但充滿危險的可不只是高血壓

少爲人知的低血壓同樣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血壓低於90/60mmHg就稱爲低血壓了

它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危害?

哪些人可能出現低血壓?

高血壓患者是不是不會發生低血壓呢?

上週日關於低血壓的問答,你都答對了嗎?

跟可可去看看答案吧~

【第一題】

關於低血壓的危害,說法錯誤的是

A、低血壓不會導致腦卒中

B、低血壓的人容易手腳冰涼

C、低血壓可導致便祕

D、低血壓可能增加抑鬱風險

正確答案:A、低血壓不會導致腦卒中

【解析】

血壓過低,就沒有足夠的動力推動血液前進,這樣一來,人體各組織器官就會缺血缺氧。而大腦缺血,輕則頭暈、眼黑、無力,重則引發暈厥或休克。而且低血壓帶來的血流過緩,還會促進血栓形成,特別是一些患者本身存在血液粘稠、腦血管狹窄,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就更高了,尤其睡眠狀態下更危險。

手腳位於肢體末端,離心臟較遠,本就容易出現血液供應不足,而血壓過低,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從而導致手腳冰涼。

低血壓會造成植物神經功能不穩定,腸道功能相對較弱,因此比較容易便祕,常表現爲“蝸牛型便祕”,即糞便排出像蝸牛爬行一樣緩慢。主要有以下3個特點:3天以上不排便、大便乾硬且量少(一般排便總量不超過35g)、排便費力。而且腸道功能弱還會導致糞便越積越多,形成惡性循環

有研究人員選取了數千名50歲以上精神健康的中老年人,對他們進行了爲期2年的跟蹤研究。結果發現,2年後有200人患上抑鬱症,且調查開始時收縮壓低的人患抑鬱的風險高30%,這可能與低血壓導致的大腦供血減少有關。

【第二題】

關於低血壓人羣,說法錯誤的是

A、老年人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B、高血壓患者不會出現低血壓

C、過分飽餐可能出現低血壓

D、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低血壓

正確答案:B、高血壓患者不會出現低血壓

【解析】

人體血壓有一個自我調節機制。臥位時血壓偏低,站立時爲了讓大腦供血充分,血壓會迅速上升。而老年人血壓調節能力較弱,就容易在突然改變體位,如:從臥到坐、從坐到站時,出現頭暈眼花的症狀,這往往就是體位性低血壓。數據顯示,約60%的老年人都出現過體位性低血壓,建議在改變體位時慢慢來。

高血壓患者也可能出現低血壓,一方面可能與用藥不當有關;另一方面,血壓調節能力下降,使得高血壓患者更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

飽餐後,大量的血液分配給胃腸道,導致心腦血管供血減少,老年人等自主神經調節能力差者,血壓調節反射能力不足,就容易出現低血壓。有研究顯示,在我國住院老年患者中,餐後低血壓的發生率可高達80.1%。建議每餐只喫七八分飽,飯後不要立即劇烈運動。

我們常說糖尿病患者血液相對粘稠,需要更大的壓力才能推動血液運行,因此容易出現高血壓。但其實糖尿病也可致心臟自主神經病變,引發低血壓,發病率10%~30%

【第三題】

如何正確改善低血壓?

A、適當運動增強心臟功能

B、補充精氨酸,增強血管彈性

C、注意補氣養血

D、以上都是

正確答案:D、以上都是

【解析】

長期適當運動可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心臟泵血能力,使心臟每次搏動排出的血量增加,從而起到緩解低血壓的作用。建議運動的強度以“心率=170-年齡”爲宜,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爲主,如游泳、慢跑、快走等。

血管彈性越好,其回縮時就能產生更大的壓力推動血液運行。精氨酸能輔助保護血管,增加血管彈性。生活中常見的富含精氨酸的食物有泥鰍、海蔘、芝麻、山藥等,平時可適當多喫。

中醫認爲,血液的運行需要氣來推動。如果氣虛,血液運行不暢,就可能出現低血壓的情況,可以通過補益氣血來改善。阿膠、大棗、桂圓等都有助於補益氣血,平時可以用桂圓、大棗與大米一同熬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