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达75%,豫沪探索合作新模式

河南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要达75%,豫沪探索合作新模式

“十四五”时期,河南将持续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省级以上农业品牌发展到1500个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增值率达到3.2∶1以上,让农业的增值收益和就业空间尽可能多地留在粮食主产区,实现农业高质高效。

“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武国定在9月26日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洽谈会”)开幕式上表示。

第一财经记者在洽谈会现场了解到,一批豫沪农业合作企业正在实践这一转型。 “这次带来的农产品在包装加工上有不少亮点。比如,一款产自河南黄泛的富硒小麦面粉,我们在调研了上海市场现状后做了改进:将原先10公斤/袋的包装改进为2.5公斤/袋,更加符合上海人民对于产品‘小而精 ’的消费习惯和诉求。”上海市现代食用农产品交流促进中心主任杨中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下阶段,我们还将把包装调整到1公斤/袋,让消费者更易携带,提升消费频次。”

杨中华还表示,目前,大别山土鸡蛋(年销量约为3万盒)、温县铁棍山药(年销量约22万份)是最受上海人民欢迎的两款产品,“我们专门筹备了一个面向上海市场的平台。在该平台上,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到从食材源头直接供应过来的农产品,保证质量且没有中间差价。”

农产品加工的精细化还体现在生产环节。上海贺寿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营制面工艺的企业,也是网红品牌“拉面说”的代工方。 该企业总经理刘希凡在洽谈会现场告诉记者,“面条生产过程中,在前期和面环节,生产车间会将温度控制在25摄氏度,不但使得面团稳定性好,也保留了不错的口感。而在后期包装环节,会采用全自动设备进行,避免人员手部接触,并会进行高温杀菌。” 刘希凡表示,以水煮型速食面的生产线为例,每条生产线的设备投入在2000余万元,每小时可生产约9000袋。“截至目前,公司整体销售额已经超过1.5亿元,预计今年总体销售额约为1.8亿元。”

本届大会采用“线上+线下”互动融合模式,共设成果展示、投资洽谈、发展论坛“三大板块”,布展全国农产品加工产品展示区、国际农产品加工产品展示区、农产品加工技术成果展示区、农产品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展示区、优质农加工产品贸易区等9大展区。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产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何春来告诉记者,上海参展企业此次将展出包括豆制品、面制品,速冻产品等18个品类近300种产品,其中以农科院为代表的多款产品获得市级,国家级科技奖项。 “上海与河南的在农业领域的交流不断。我们组织两地青年农业企业家考察交流,种养、加工、物流、科技研发以及农业生产等领域获取了很多经验。” 何春来表示,上海农业科学院与河南开展食用菌栽培技术,并设立了工厂化精准扶贫基地--河南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实现日产香菇菌棒5万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