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地產寒冬:老闆親自下場護盤,“酒肉朋友”各奔東西

【導讀】 無論增持、回購等護盤動作,還是投資方套現離場,毫無疑問都是外力,並不能完全左右股價與市場。可以肯定的是,樓市拐點已現,企業最終結果如何,最終還是要看其是否可以順應時勢,保持財務穩健的同時完成轉型與升級。

(文/張志峯)自“三道紅線”融資監管政策發力以來,泰禾、華夏幸福等接連數家房企爆雷,內房企風聲鶴唳,股價幾乎到達歷史最低點。

特別是中秋節前夕,港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恒生指數跌破24000點關口,刷新年內低點,內房股板塊集體重挫領跌,其中千億房企新力控股最高跌幅達到90%,不得不緊急停牌避險。

在這樣的背景下,內房企爲提振投資者信心,有的發起回購計劃,有的實控人及公司高管增持捆綁,以期挽回股價下跌頹勢;也部分房企急於減持,大有退場之意。

新一輪增持、回購潮開啓

觀察者網統計發現,僅9月份以來,就有金科股份、香江控股、迪馬股份、宋都股份、美好置業、萬通發展等多家上市公司發佈回購計劃。其中,按照已發行股份比例計算,回購股票比例最高的爲信和置業、嘉裏建設兩家港股上市房企,回購比例均達到當前已發行股份的10%。

若按照兩家企業目前股價計算,回購金額分別爲75億港元和31億港元。

而相較於公司直接回購股份,更多房企則選擇讓大股東或公司高管增持的方式,與上市公司進行深度綁定,以此來打消市場疑慮。

以旭輝控股爲例,9月16日企業多隻美元債異動,部分跌幅創下最低紀錄。而旭輝的第一反應不是回購美元債,而是加大大股東增持力度。

9月17日,旭輝控股公告稱,實控人林中或其一致行動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約1.80萬股,平均價爲每股約4.39港元,斥資約7.91萬港元。

同時,公告顯示,2021年以來,其大股東已通過二級市場購買及以股代息的方式累計增持旭輝控股約1.4億股股票,累計斥資8.14億港元。幾乎每逢重大發布活動,林中、林峯兄弟二人總會刻意提及:始終認爲公司股票被低估,希望大家多多買入。

除旭輝林中之外,金地凌克、正榮歐宗榮、禹洲林龍安、建業胡葆森、朗詩田明、寶龍許華芳等衆多房企老闆紛紛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9月份短短一週之內,就有近10家上市房企大股東出手護盤,掀起了今年又一輪增持潮。

值得注意的是,除民營房企老闆增持之外,金茂、保利等央企在公司回購股票的同時,也開始加大高管增持力度。

如保利發展日前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劉平及10位高級管理人員計劃自2021年8月4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合計增持金額不低於800萬元、不超過1500萬元,增持價格不超過14.33元/股。截至2021年8月30日,累計增持金額超過計劃增持金額區間下限的50%,已達到501.49萬元。

不過,有資深投行人士向觀察者網表示,大股東增持屬於老闆用自己的錢買股票,一般認爲股票被嚴重低估時纔會做,短期內對拉漲股價確有奇效,但長期走勢還要看利潤和行業前景。而股票回購則往往花費上市公司自有現金,相當於股民自己的錢。

因此,無論大股東增持還是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並不完全等同於股價上漲的集結號,投資者不能盲目追漲,否則回購股份將演變爲炒作公司股價的工具,其性質也將發生轉變,投資者還可能面臨被套的風險。

險資帶頭套現離場?

相較於大多數房企對於自身發展體現出的“信心滿滿”,頻頻展開護盤動作,亦有部分企業股東顯得信心不足,屢屢減持,頗有欲套現離場的意味。

其中,減持數額最大、影響最深的當屬金地二股東大家人壽。

在金地董事長凌克大手筆增持公司股票的同時,公司二股東大家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以及大宗交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約1.06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約2.34%。按照彼時公司股價粗略估算,套現金額不少於1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大家人壽入股金地9年以來的第一次減持行動。資料顯示,大家人壽原本持有金地集團約9.22億股票,持股比例約20.43%,是金地的第二大股東。減持後,大家保險對金地持股比例降爲18.09%,但第二大股東的身份並未改變。

與此同時,中國人壽、前海人壽等險企也在逐步降低自己持有的房企股票份額。

如在此之前,央企華僑城曾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前海人壽及一致行動人鉅盛華通過集中競價累計減持超過8000萬股,減持股份佔總股本比例爲0.98%。

而根據3月發佈的預披露公告,前海人壽減持的原因爲自身業務發展的需要,計劃在6個月內減持合計不超過1.64億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目前,整個計劃尚未完成,恐將繼續減持。

上述投行人士向觀察者網分析稱,險資入股房企大都發生在5-10年前,彼時正值行業發展黃金時間,自然趨之若鶩;但如今,受調控影響,行業遇冷,“房住不炒”基調下,強調控成長期趨勢,房企利潤被無限壓縮,還可能面臨“爆雷”風險,特別是受到華夏幸福拖累的平安系市值大跌,前車之鑑不可不防。

除險資之外,來自其他行業的投資人甚至企業高管,近期同樣減持動作頻發,無異於進一步打擊了上市公司士氣。

例如華僑城,在遭遇前海人壽減持的同時,日前還披露了一份高管減持計劃。

公告顯示,企業董事會祕書關山因個人財務安排,計劃自2021年6月22日起的6個月內(窗口期除外),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7.74萬股。按照此時企業股價估算,套現金額約爲5700萬元。

民營企業中,包括嘉凱城、順發恆業、國創高新、華遠地產、新大正、萬業企業、萬通發展等在內的多隻地產股均遭到股東減持,其中減持動作最多的當屬嘉凱城。

自從被許家印因恒大爆雷而轉讓易主之後,多位早期投資人均發佈減持計劃。

其中,二股東廣州凱隆已於9月16日、17日、22日三日間連續減持1771萬股,減持比例近1%,套現金額約達6000萬元。

此外,國大集團與浙商糖酒兩大重組借殼時增持入股股東,亦發佈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3600萬股的計劃,減持比例不超過總股份2%,按照當前股價粗略估算,套現金額約爲1.2億元。

不過,無論增持、回購等護盤動作,還是投資方套現離場,毫無疑問都是外力,並不能完全左右股價與市場。

可以肯定的是,樓市拐點已現,企業最終結果如何,最終還是要看其是否可以順應時勢,保持財務穩健的同時完成轉型與升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