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6日電 吐爾遜娜依·胡吉艾合買提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坎兒井樂園的一名講解員,她已經在這工作17年了。24歲時,她在剛剛完成學業、結婚生子之後,就來了這裏當上了講解員。“對這裏特別有感情”是她一直在此工作的原因。

新疆坎兒井,是古代吐魯番地區勞動人民爲了克服當地乾旱缺水的惡劣自然條件而創造的取水設施,與長城、京杭大運河共稱中國古代三大工程。通過坎兒井,天山雪水便成爲了當地維吾爾族居民進行飲用、洗衣、灌溉等日常活動的寶貴水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坎兒井樂園正是集中展現這一民間水利工程的博物館。

新疆吐魯番坎兒井樂園講解員吐爾遜娜依·胡吉艾合買提爲遊客進行講解。(陳改 攝)

坎兒井樂園內打造仿真雕塑,模擬坎兒井匠人使用絞盤式轆轤深入上百米深井底的場景。(李家志 攝)

每當有遊客來參觀,吐爾遜娜依都拿出十分精神帶麥開講,講述坎兒井的歷史與原理,帶領遊客領略神奇的生命之渠。在講到坎兒井的建造時,“爺爺告訴我”是她最常用的說法。

吐爾遜娜依的爺爺就是數代坎兒井開拓者中的一員。“他們那代人都會去挖,”吐爾遜娜依說道,“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就出力。”據吐爾遜娜依介紹,坎兒井開挖的過程十分艱辛,建造者們大部分時候都“展不開身”,只能蹲着、跪着、趴着挖,遇到出水口時還要爬進去,挖到水深的地方就連飯也在裏邊喫了。在吐爾遜娜依爺爺那輩,人們還沒有雨靴、防水衣可穿,長年累月在潮溼陰冷的空間中施工,不少人的身體因此受到損壞,患上了風溼病。

“但他們還是堅持,不給錢也不強迫”,在吐爾遜娜依看來,這就是不畏艱苦、造福子孫後代的坎兒井精神。只要能挖通一條坎兒井,水就能供應很多年很多代,春夏秋冬白天黑夜都可以取水,這就是他們的信念。

漢代開挖暗渠時,吐魯番先民們創造了木棍定向法以減少彎曲、準確定向。坎兒井暗渠一般高度爲1.5至1.7米,寬度爲0.6至0.7米,只能容納一人跪着挖井。(李家志 攝)

坎兒井樂園內可供遊客近距離觀看的真實暗渠。該暗渠名爲米依木·巴依坎兒井暗渠,於1720年開挖,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王迪 攝)

在坎兒井樂園,吐爾遜娜依不僅向四面八方的遊客展示坎兒井的智慧與偉大,也向自己的領導——坎兒井樂園研究會祕書長吾甫爾·努爾丁——學習了很多坎兒井的相關專業知識。她說坎兒井是“活文物”,在利用的同時也要學習保護,能做一點是一點。

同吐爾遜娜依一樣,在她居住的地方,還有很多人選擇來到坎兒井樂園守護着坎兒井。“樂園給村民們帶來了就業崗位,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所長選擇崗位。”

現如今,吐爾遜娜依的鄰居們都變成了同事,有做保安的,有做園丁的,也有像她一樣因爲普通話流利而做講解員的。正像吐爾遜娜依所說的:“每個吐魯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傳承着這個父輩禮贈的生命之源。

該豎井爲坎兒井第二豎井,深度約爲十米。坎兒井樂園中共有五口豎井,均爲米依木·巴依坎兒井的豎井。(王迪 攝)

坎兒井仿真豎井口雕塑。豎井是匠人們進出、出土和通風的通道。(梅莎晶 攝)

王迪對此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劉世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