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輕雲淡,秋日藍天下的嵩明縣小街鎮五條溝村靜謐而恬適。村內,寬敞整潔的硬化路縱橫蜿蜒,兩旁各色小花競相綻放,微風輕拂的池塘邊,不時可見悠閒踱步的村民;村外,田間地頭綠意盎然,坡地之上,已近人高的巨菌草迎風搖曳、挺拔壯闊……

雲南嵩明:“循環經濟”好風光供圖

雲南嵩明:“循環經濟”好風光 供圖

驕陽下,一頭大汗的村民徐永全正忙着在地裏噴灑肥料。“可別小看了這些綠草草,可是我們村的寶貝呢!”眼前的豐饒景象,讓他臉上堆滿幸福的笑容,“這巨菌草的種植管護方便,每個月我的管護工資有2400元,加上家裏流轉2畝土地的收入和村集體年底的分紅,日子是越來越好。”

過去的五條溝村,在發展中遭遇了瓶頸——一方面,村裏半數青壯年外出務工,讓許多耕地常年閒置;另一方面,引進的奶牛和生豬養殖場雖然讓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增收,但付出的代價卻是污水橫流、臭氣熏天,村子環境被破壞。

如何在盤活用好資源謀發展的同時,解決環境保護問題?村兩委班子經過多方調研論證後達成共識,必須因地制宜走“循環經濟”的綠色發展路子。

找準方向,村集體成立嵩明五條溝創景物業有限公司,以“集體+公司+農戶”模式,從村民手中流轉閒置土地,從海南引進巨菌草開展種植,充分依託利用昆明市支持肉(奶)牛產業加快發展的相關政策,與養殖場簽訂糞污收集處理和牧草供應協議,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將養殖場產生的糞污沼液“變廢爲寶”,改善環境……

“巨菌草是優質牧草,每年能種3-5茬,可滿足村裏和鎮上養殖場的飼草需求,而養殖場產生的糞污沼液經過處理後,也能產生很大經濟效益。”村黨總支書記馬壽福介紹,牧草基地種植的巨菌草作爲優質飼草供應養殖場,從養殖場收集的糞污沼液經過沉澱、發酵、兌水等工藝處理,最終又變成優質有機肥滿足牧草基地的肥料需求和供應市場,從而構建形成“牧草種植—養殖場—糞污沼液處理—有機肥—牧草種植”的綠色種養循環發展產業鏈。

選對了路子,五條溝村的綠色種養循環項目發展迅速駛入“快車道”。農戶流轉閒置土地入股村集體企業後可到牧草基地務工,每年還可分紅,這極大調動了羣衆參與的積極性。短短大半年,牧草基地的種植規模發展到460餘畝。今年7月,村集體企業與昆明聽牧國際商貿有限公司簽訂牧草購銷合作協議,僅首期110畝地產出的350噸牧草就爲村集體帶來收益8萬餘元。

“光小街鎮4個養牛場每天就需要70噸草料,而全縣存欄有一萬多頭牛,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馬壽福清晰地算出增收賬:“今年我們計劃發展巨菌草種植800多畝,如果按照收割4茬計算,加上擴大糞污處理項目範圍後的收入,每年村集體穩定收益可達260餘萬元。”

集體有了錢,受益的是羣衆。如今的五條溝村,村民有了穩定增收,老舊房屋拆除改建和道路硬化拓寬基本完成,房前屋後不斷綠化美化,環境持續得到改善,羣衆生活和諧安逸,日子蒸蒸日上。“種上這巨菌草後,村裏閒置的土地盤活了,養殖場有了飼料來源、糞污有了去處,長期困擾村子的臭味沒有了,河渠變清了,環境也更美了。”說起村子的變化,徐永全感嘆連連。

“產業興旺了,增收穩定了,羣衆就有了目標和動力,扯皮吵架也少了,什麼事情都好辦了。”馬壽福總結道。在他心裏,這只是五條溝村在實現鄉村振興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依託利用良好的生態,撬動更多項目和資金做大產業“蛋糕”,帶動羣衆共同致富纔是終極目標。

“通過這些年的努力付出,我們爭取到了昆明市鄉村振興項目和資金的有力支持。下一步,全村要積極探索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經濟,以農興旅、以旅促農,通過三產融合發展進一步增收致富,讓羣衆的日子越過越好。”說這話的時候,馬壽福的眼裏放着光。

雲南網記者舒珺珩萬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