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白雪微)來自教育部官網今天消息,《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印發以來,各地各校迅速組織行動、積極貫徹落實,聚焦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後服務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主要任務,拿出實招硬招真招,湧現出一大批新舉措、新典型、新經驗,呈現出新面貌、新氣象、新變化。教育部組織遴選了10個典型案例,現予以推廣。

教育部辦公廳表示,各地各校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借鑑,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積極調動廣大局長、校長、教師積極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確保“雙減”要求落地見效。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西城區推行點“餐”到校豐富課後服務內容的做法,入選教育部“學校落實‘雙減’典型案例”。據介紹,秋季開學後,西城區教委整合12家區屬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資源,經過專業評估遴選,首批開設了200多個課後服務活動項目,並在部分義務教育學校試點。所有授課教師都是專業教師,“菜單”裏的課程既有音樂素養、竹笛、中國舞等清新範兒的“爽口菜”,也有人工智能、機器人編程等科技範兒的“創意菜”,還有朗誦、武術、剪紙等有滋有味的“傳統菜”。未來該區將逐步實現所有中小學按需“點單”,條件具備的還可以就近到少年宮等場所上門選課,享受更專業的活動空間和設備。

附:十大學校落實“雙減”典型案例

一、重慶市分學科精細化指導作業設計與實施。重慶市充分發揮教研機構的研究、指導和服務作用,研製印發了《義務教育階段語文等12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涵蓋小學語文、數學、英語,初中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2個學科,從“總體目標”“具體要求”“實施建議”三個方面提出了指導。《指導意見》遵循堅持方向指導、規範指導、質量指導的原則,體現了基礎性與典型性的結合、多樣性與開放性的結合、自主性與指導性的結合,具有體現全面系統、注重落實有效、強化實踐創新的特點。《指導意見》對指導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加強作業管理,提升育人質量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得到廣大師生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二、江西省“智慧作業”爲落實“雙減”提供技術賦能。江西省依託“贛教雲”平臺建設“智慧作業”系統,以減輕師生負擔和不改變學生作業習慣、教師批改習慣爲前提,將光學掃描識別、雲題庫、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應用到學生日常紙質作業中,利用點陣筆、高拍儀、高速掃描儀及學生自主歸集等方式動態採集學生每日作業學情,即時生成每個學生專屬的錯題集,免費爲學生精準推送錯題微課視頻、舉一反三試題。組織全省教研員、電教系統人員和中小學名師共同研發錄製成體系的作業解析微課,學生在家中可通過電視大屏觀看錯題微課,鞏固提升學習效果。“智慧作業”系統根據教師佈置的作業範圍、學生學情大數據,自動挑選適合各層次學生能力的作業題目,實現作業佈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杜絕機械性、重複性、無效性作業。

三、山東省濰坊市建立作業管理長效工作機制。濰坊市研製《作業設計十項原則》《優秀作業十項標準》《作業評改十條策略》等文件,對作業管理提出明確要求。將作業設計與實施納入教師全員培訓、常態學科教研範疇,充分發揮“名師工作室”平臺作用,以學科教研組爲基本單位,加強各學科作業研討力度,重點研究作業的育人功能、數量控制和科學設計等,提升教師作業設計水平。立足“基於課程標準的教學改進行動”,實施市、縣、校、師四位一體資源共享,整合各校優秀作業設計資源,建立作業資源庫,利用教育雲平臺設置作業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全市優質作業資源共享。建立作業公開公示制度,提倡開設“作業超市”,佈置“作業自助餐”,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設計分層作業,不同學生可選擇完成不同內容和數量的作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

四、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依託信息技術優化作業管理。嶗山區充分利用原有信息化軟硬件基礎設施,統籌建設“課堂教學雲平臺”,利用信息技術優化作業管理,科學設計和佈置作業,通過人工智能校本作業本,實現分層、個性化佈置作業,做到精準到校、精準到班、精準到人,同時,建設“中小學作業監管平臺”,做好教師教學過程、學生學習的過程性數據和全要素數據採集,基於大數據分析、學生能力系數和作業完成時間推送個性化作業,在實現精準的基礎上控制好書面作業總量,並完善作業結果運用,綜合發揮評價導向、鑑定、診斷、調控和改進作用。

五、北京市西城區推行點“餐”到校豐富課後服務內容。秋季開學後,西城區教委整合12家區屬少年宮、科技館等校外資源,經過專業評估遴選,首批開設了200多個課後服務活動項目,並在部分義務教育學校試點。所有授課教師都是專業教師,“菜單”裏的課程既有音樂素養、竹笛、中國舞等清新範兒的“爽口菜”,也有人工智能、機器人編程等科技範兒的“創意菜”,還有朗誦、武術、剪紙等有滋有味的“傳統菜”。未來該區將逐步實現所有中小學按需“點單”,條件具備的還可以就近到少年宮等場所上門選課,享受更專業的活動空間和設備。

六、西安市高新區以目標責任制推動課後服務全覆蓋。高新區將抓好“雙減”落實作爲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建設的首要任務。在2021年秋季開學前夕召開會議重點部署課後服務工作,並與各學校簽訂《“雙減”工作目標責任書》。五部門聯合出臺課後服務工作方案,各學校結合校情“一校一策”制訂具體實施方案,統籌好作業完成和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用好每天的“兩小時”。與全體教師簽訂“雙減”落實承諾書,創新管理並妥善解決“雙減”背景下教師“減負瘦身”和獎勵激勵問題,爲學生減負、爲老師減壓、爲家長排憂。秋季開學後,課後服務已實現義務教育學校“5+2”全覆蓋,結束時間不早於18:30。各校針對不同學段,課後服務內容和形式也有所側重,在普遍開展體藝活動、課外閱讀、團隊活動、作業輔導等項目的基礎上,小學一、二年級側重手工操作、遊戲活動等,三至六年級側重興趣小組、綜合實踐等,初中階段側重科技創新、答疑解惑等。 

七、上海市閔行區推進數據驅動下大規模因材施教的“1258工程”。閔行區打造1個垂直服務的教育雲平臺,依託智能教學和智能學伴2種應用助手開展個性化教學,面向學生、家長、教師、管理者和市民5類用戶提供精準服務,聚焦課堂教學、適性學習、課程選擇、校園活動、社團參與、社會實踐、家校互動、學科實驗8項業務場景豐富應用需求,全面深入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區域從平臺與工具、教師與學生、場景與環境三個維度全面構建區校兩級項目研究圖譜體系,成立項目“管評組”統籌管理指導區域各學校開展研究。教師通過平臺開展備課、授課、佈置作業、組織考試、實施輔導,學生通過平臺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提交作業。改變了過去上課主要是教師講授,備課組統一目標,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的情況,教師可以輕鬆實現課前分析、課中引導、課後跟蹤的差異化教學。

八、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以學段銜接爲抓手推動語文教學質量提升。海陵區深化教學改革,統籌各年級、各學段知識體系,通過“一年級課堂常規展示”“遊戲化拼音教學”“拼音節”“多識字,早閱讀”等活動引導學生從幼兒園到一年級的自然過渡、科學銜接、雙向銜接;通過中年級段“起步作文”示範課、“整本書閱讀”展示課讓學生課內習得閱讀方法,並遷移運用,完整表達內心感受;通過“單元整體教學”的研究,探索小學和初中銜接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構建幼小銜接、學段銜接的語文教學體系。

九、遼寧省實行中小學教師“雙減”工作承諾制。遼寧省在全省中小學校(含民辦學校)教師範圍內實行“雙減”工作承諾制,組織開展簽訂承諾書活動,調動教師參與“雙減”工作積極性,規範教育教學行爲,促進提升教育質量。承諾書要求教師保證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堅決杜絕違規有償補課行爲;保證“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儘教,堅決杜絕隨意增減課時、提高難度、加快進度等行爲;保證改進考試方法,降低學生考試壓力,堅決杜絕違規統考、考試排名等行爲;保證親自批改作業,按要求控制作業量,堅決杜絕給家長佈置作業;保證注重學情分析和差異化、個性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堅決杜絕課上不講課下講。

十、黑龍江省全面推行“四零”承諾促進陽光均衡分班。黑龍江省在中小學大力推行入學“零擇校”、分班“零擇班”、排座“零擇位”、推優“零指定”的“四零”承諾,從羣衆身邊的操心事、煩心事等“小切口”入手,切實解決政風、行風、師風等教育生態“大問題”。新學期開學後,全面推行“零擇班”行動,堅持陽光分班、均衡分班,確保分班過程公開、師資配備均衡、分班結果隨機。搭建了全省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服務平臺,實現信息發佈、政策解讀、網上報名、志願填報、隨機錄取、線上繳費、一鍵分班、公開公示等“一條龍”服務。學生報名錄取後,通過平臺依據男女比例等因素,進行一鍵電腦隨機分班,實行全程錄像、視頻直播,並邀請“兩代表一委員”等全程參與,減少人爲暗箱操作因素,確保過程公開,結果公正。實施以來,贏得社會普遍讚譽,第三方調查評估結果顯示,羣衆對“四零”制度綜合滿意度超過9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