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開源生態論壇在烏鎮召開。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徐彥 攝

浙江新聞客戶端訊 9月26日,2021世界互聯網大會開源生態論壇在烏鎮召開。論壇現場,中國科學院發佈了“點亮計劃”和“一生一芯”兩項與開源相關的項目成果。

“點亮計劃”全稱“開源軟件供應鏈點亮計劃”,是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2020年發起的項目,計劃旨在發動全社會力量解決開源供應鏈中存在的問題,助力產業創新發展。

“當前開源軟件已經成爲軟件的主流發展模式。與此同時,使用開源軟件所面臨的風險也日益突出。”成果發佈人、中科院軟件研究所副所長武斌介紹,能否爲設備、系統、行業、產業提供高質量、高可靠、可持續演進的開源軟件供應鏈,直接關係到IT和生態的創新發展,而開源軟件供應鏈是一個工作量非常大的基礎設施,時間緊、任務重,需要有效地組織全國的軟件力量共同參與攻關和合作,“點亮計劃”也由此而來。

成果顯示,經過兩年努力,“點亮計劃”取得了超出預期的一些進展。武斌表示,在人才培養方面,“點亮計劃”聯合了各大開源社區,針對重要開源軟件的開發與運維開展合作,吸引了全球的開發者共同參與。目前已經有151家國內外活躍的開源社區參與到“點亮計劃”中,其中741位社區資深的開發者爲項目開發提供指導,來自海內外576所高校數千名學生參與,有針對性地解決了1265個開源軟件相關的問題。

在軟件的安全性、維護性以及知識產權等相關設施建設的重點和難點方面,“點亮計劃”也取得了一系列的進展成果。

“在維護性方面,目前我們已經識別出具有使用風險的軟件近4000個。在安全性方面,以歐盟歐拉供應鏈的檢測結果爲例,我們累計分析了近5000個軟件包,其中2000餘個存在安全性風險,佔比超過40%,也發現了88個高危漏洞。”武斌表示,這些漏洞在報告社區技術委員會後已得到及時修復,達到國際的相關水平。在知識產權分析方面,“點亮計劃”對星數大於1K的15000多個項目進行檢測,分析出其中具有許可證使用不一致的項目超9000多個,許可證使用衝突的項目近4000個,佔比超過80%。“這些成果是我們做‘點亮計劃’之前所沒有發現的。”武斌表示。

“一生一芯”計劃成果發佈現場。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王璐怡 攝

“點亮計劃”發佈結束,緊接着,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包雲崗上場發佈、展示了“一生一芯”計劃成果。

據悉,“一生一芯”計劃旨在加快芯片領域人才培養規模和速度,最大亮點就是讓本科生帶着自己設計的芯片畢業。

“我們在幾年前做了抽樣調查,發現我們國家芯片領域的人才比較緊缺。” 包雲崗說,事實上,1980年代,美國也曾遇到過類似的人才危機。“他們的解決思路是把芯片設計的門檻降下來,讓學生可以流片(試生產),所以啓動了MOSIS項目。這個項目今天還存在,爲大學提供了6萬多張芯片,培養了幾萬名大學生。” 包雲崗介紹,2019年8月底他們啓動了“一生一芯”計劃。

啓動後的4個月,首期“一生一芯”計劃成功——首批5位本科生主導完成了一款64位RISC-V處理器SoC芯片設計並實現流片,芯片能成功運行Linux操作系統。

如今,“一生一芯”計劃已經進行到第三期。“從第一期的5位同學到第二期的11位同學,第三期我們設想是100位同學,到目前爲止已經有713位同學報名,覆蓋了151所高校,其中海外有52所。” 包雲崗認爲,“一生一芯”計劃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

“得益於今天的設計芯片門檻越來越低,得益於開源生態以及敏捷設計的方法。我們也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推出類似‘一生一芯’計劃的實踐課,讓更多本科生和研究生可以帶着自己設計的芯片畢業。”包雲崗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