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一场“好戏”在朝阳区安慧东里社区上演。上诉人、被上诉人在“法庭”的走道里一秒入戏,开始了争辩。“书记员”廖大妈庄严地宣读法庭纪律,“审判人员”穿着整齐走向审判席,“现在开庭!”随着一声法槌的敲响,一场特殊的庭审“开庭”。为还原庭审实况,开展沉浸式法治教育,应朝阳区安慧东里社区邀请,北京三中院行政庭法官走进社区,指导社区居民开展模拟法庭活动,社区近百名群众一起旁观了这场“剧本杀”。

9月初,北京三中院收到了社区发来的新普法订单——举办一次模拟法庭。收到订单后,考虑到房屋的登记、转移及撤销同居民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遇到此类行政行为,行政庭法官从近年来承办过的大量案件中筛选了一件具有代表意义的案件进行改编供社区居民模拟开庭,并进行提前彩排。

在行政庭法官的指导下,由安慧东里社区的居民以及居委会工作人员分别饰演本案“审判人员”、“上诉人、被上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庭审以真实的行政诉讼案件为背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力求还原真实庭审情况、再现争议焦点,让活动参加人员及前来“旁听庭审”的老百姓能够切实感受庭审过程,达到普法目的。模拟法庭结束后,三中院法官对模拟活动进行了现场点评,对社区居民提出的法律问题一一进行专业、详细的解答。

“当我穿上法院制服的那一刻,感觉肩上有了责任。这个模拟法庭的形式很好,让我这样的‘法盲’能够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书记员扮演者廖景荣已经退休多年,一听到有这样的机会,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审判长”的扮演者董岩则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感受到了法官这份职业的神圣感,学到了很多的法律知识、庭审程序。

人大代表杨华表示,社区主动同法院联合,体现出社区居民对法律的需要十分强烈。希望日后社区能够梳理居民法律诉求,对接法院寻求解决途径,并将这种模式推广,将活动开展得更深入。

自2019年12月成立以来,位于安慧东里社区的行政庭法官工作室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开展活动已达20余次,调解社区纠纷7起,服务群众千余人次。北京三中院行政法官工作室将继续提高诉源治理的能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切实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解决基层社会纠纷矛盾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