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下午,一場“好戲”在朝陽區安慧東里社區上演。上訴人、被上訴人在“法庭”的走道里一秒入戲,開始了爭辯。“書記員”廖大媽莊嚴地宣讀法庭紀律,“審判人員”穿着整齊走向審判席,“現在開庭!”隨着一聲法槌的敲響,一場特殊的庭審“開庭”。爲還原庭審實況,開展沉浸式法治教育,應朝陽區安慧東里社區邀請,北京三中院行政庭法官走進社區,指導社區居民開展模擬法庭活動,社區近百名羣衆一起旁觀了這場“劇本殺”。

9月初,北京三中院收到了社區發來的新普法訂單——舉辦一次模擬法庭。收到訂單後,考慮到房屋的登記、轉移及撤銷同居民有着密切的聯繫,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遇到此類行政行爲,行政庭法官從近年來承辦過的大量案件中篩選了一件具有代表意義的案件進行改編供社區居民模擬開庭,並進行提前彩排。

在行政庭法官的指導下,由安慧東里社區的居民以及居委會工作人員分別飾演本案“審判人員”、“上訴人、被上訴人”及其“委託代理人”。庭審以真實的行政訴訟案件爲背景,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力求還原真實庭審情況、再現爭議焦點,讓活動參加人員及前來“旁聽庭審”的老百姓能夠切實感受庭審過程,達到普法目的。模擬法庭結束後,三中院法官對模擬活動進行了現場點評,對社區居民提出的法律問題一一進行專業、詳細的解答。

“當我穿上法院制服的那一刻,感覺肩上有了責任。這個模擬法庭的形式很好,讓我這樣的‘法盲’能夠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書記員扮演者廖景榮已經退休多年,一聽到有這樣的機會,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審判長”的扮演者董巖則表示,通過這次活動,感受到了法官這份職業的神聖感,學到了很多的法律知識、庭審程序。

人大代表楊華表示,社區主動同法院聯合,體現出社區居民對法律的需要十分強烈。希望日後社區能夠梳理居民法律訴求,對接法院尋求解決途徑,並將這種模式推廣,將活動開展得更深入。

自2019年12月成立以來,位於安慧東里社區的行政庭法官工作室在一年多的時間裏,開展活動已達20餘次,調解社區糾紛7起,服務羣衆千餘人次。北京三中院行政法官工作室將繼續提高訴源治理的能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切實打通聯繫羣衆的“最後一公里”,爲解決基層社會糾紛矛盾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