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不造車,但會幫助車企造好車,同時還會一起賣車。

9月26日晚間,A股上市公司北汽藍谷在上交所公告稱,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與華爲簽訂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這一動作,有望再次掀起“華爲汽車概念股”熱潮。

在手機業務受挫後,華爲正在發力汽車業務。最新消息顯示,首款打華爲HI品牌標識的豪華智能轎車——北汽新能源極狐阿爾法S(HI版),將於2021年底前進駐華爲實體店,在華爲線上、線下渠道銷售。

與此同時,有關華爲的另外一則消息,也引發了關注。9月24日晚間,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爲從供應商方面獲悉,他們確實有一些芯片獲得了美國許可,主要用於車部件的部分低端芯片。

北汽新能源與華爲合作升級

9月26日晚間,A股上市公司北汽藍谷在上交所公告稱,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與華爲簽訂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具體來看:

雙方進一步加強聯合品牌全系合作車型的產品開發,形成適用於聯合品牌產品開發的聯合運作機制;

雙方加強在智能網聯汽車業務領域的合作,共同探討和開展聯合開發、測試和驗證;

雙方基於聯合開發的HBT項目產品,共同打造“ARCFOX”和“HI”聯合品牌;

雙方就營銷渠道共享制定細化方案並實施,實現HBT項目(聯合品牌項目)產品在華爲線上、線下渠道銷售,計劃於2021年底前實現雙方於4月17日在上海共同發佈的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華純電轎車極狐阿爾法S(HI版)的線上線下渠道銷售合作。

北汽藍谷表示,此次與華爲簽署的《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僅爲框架性合作協議,預計對公司本年度經營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對公司未來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有積極作用,有利於增強公司產品競爭力。

北汽藍谷解釋稱,所謂“全面”,意思是合作範圍到邊到角,橫向擴展;所謂“深化”,意思是合作程度垂直向下,走向縱深。

而此次合作的一大亮點,便是雙方約定將制定營銷渠道共享方案,儘快實現“HBT”產品在華爲線上、線下渠道銷售。其中,今年4月發佈的極狐阿爾法S 華爲HI版,即“N61AB HBT”已經實現量產交付,計劃今年年底前進駐華爲實體店面。

華爲“造車”曾引發相關公司股價暴漲

據瞭解,此次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的簽訂,是四年來雙方合作的第四次迭代。2017年,華爲汽車業務剛剛起步時,北汽新能源與華爲的合作即告開始。當年9月,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後,分別於2018年11月、2019年1月簽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全面業務合作協議》。

4月17日,首款全棧搭載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極狐阿爾法S華爲HI版亮相,成爲全球首款實現城市通勤自動駕駛的量產車,該車首次公開試乘的視頻曝光後,一度引起轟動,同時也引發市場對自動駕駛和華爲先進技術的廣泛熱議。

此次量產車極狐阿爾法S華爲HI版的亮相,僅僅是華爲技術落地汽車行業的開端。華爲還將繼續賦能車企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汽車。華爲將支持廣汽集團、長安集團先後打造它們各自的高端智能汽車子品牌,系列化車型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先後推出。屆時,HI標識將在這些新車上呈現。

同時,華爲的“跨界”賣車也引發市場關注。4月19日,在上海國際車展上,華爲宣佈與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合作推出華爲智選生態新品類產品——賽力斯華爲智選SF5,這是華爲智選首次新增汽車品類。

華爲的合作“造車”以及“跨界”賣車的消息,曾在資本市場上引發相關公司股價的暴漲。4月19日,北汽藍谷、廣汽集團、小康股份、長安汽車等近30股漲停。隨後,相關公司的股價又接連大漲,北汽藍谷一個月漲了53%,小康股份兩個月漲了168%,長安汽車四個月漲了100%。

華爲9次申明不造車,不造車的兩大重要原因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與車企合作的推進,市場上關於華爲將直接下場造車,並控股、參股車企的傳聞頻頻出現,這時常引發相關公司股價的異動。對此,華爲方面已經至少9次申明不造車。

今年5月24日上午,華爲發佈關於不造車的聲明稱:“有關華爲造車的不實傳言,公司發言人已多次予以澄清,今天,我們再次重申:華爲不造車。這一長期戰略在2018年就已明確,沒有任何改變。”

“至今爲止,我們並未投資任何車企。未來也不會投資任何車企,更不會控股、參股。以後,凡是議論上說華爲造車、或者參股汽車製造行業,均爲謠言,勿輕信。”華爲在聲明中稱。

華爲表示,產業界需要的不是華爲品牌汽車,而是華爲三十多年積累的ICT技術能力,來幫助車企造好面向未來的車,即爲車企提供基於華爲ICT能力的智能網聯汽車部件。

6月28日,華爲方面重申不造車,且不投資任何車企,哪怕1%都不行。同時,華爲方面揭祕了不造車的兩大重要原因:一是不具備造車實力,二是造車會對華爲在海外的重要客戶產生直接競爭。

華爲技術有限公司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Marketing與銷售服務部總裁遲林春表示,華爲之所以不造車,有多重考慮。華爲的ICT業務在歐洲市場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存在,其中,德國是華爲ICT業務最重要的市場,而德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產業,如果華爲造車,就會和當地車企產生直接的競爭。

此外,造車需要巨大的資本。遲林春特別強調,汽車與手機終端很不同,目前華爲還不具備造車的實力,同時華爲也不會控股和投資任何汽車企業,哪怕1%。

9月24日,華爲全聯接大會第二天下午,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接受媒體採訪時重申:華爲不造車。“各有各的選擇。華爲公司過去歷史上,很多選擇大家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每一個企業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什麼最好。對於華爲公司,我們整個高層團隊來講,我們清楚我們做什麼合適,做什麼不合適,清楚我們在求生存階段,做什麼合適,做什麼不合適,清楚我們的未來,我們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徐直軍說,不造車說不定掙得錢更多,這個問題沒有爲什麼,只是一個選擇,選擇對與錯,也沒法衡量,“越是人人都造車的時候,越要冷靜”。

華爲:部分汽車芯片獲得美國許可

近日,有關華爲的另外一則消息,也引發了關注,華爲部分汽車芯片低端芯片獲得了美國許可。

9月24日晚間,華爲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爲被美國製裁之後,一直靠庫存維持生存,當然華爲也在努力解決芯片製造問題,要靠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共同努力,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

“現在你們看到的跟華爲芯片相關的消息,全是假消息,沒有一個是真的。”不過,徐直軍說,華爲從供應商方面獲悉,他們確實有一些芯片獲得了美國許可,主要用於車部件的部分低端芯片。

此外,徐直軍再次重申,華爲不會放棄手機業務,也不會把手機業務出售。我們正在努力,努力再努力,讓我們手機業務在適當的時候重回正軌。這是我們的目標。”徐直軍說。

徐直軍稱,“我們不會把手機業務關閉掉,也不會賣掉。否則的話,我們辛辛苦苦打造的這個品牌,說沒了就沒了,我們這麼努力求生存,有什麼價值呢?”

市場研究機構Omdia報告顯示,華爲手機出貨量在持續下滑。今年第二季度出貨980萬部,同比下降74.6%,環比下降33.3%。今年上半年,華爲以2450萬部的出貨量保持全球第六位,出貨量同比降66.9%。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