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更大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近期,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时强调,中国将继续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优势的中小企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银行机构要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优势谋发展,持续提升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支持更多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小巨人”企业。

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首先是要帮助中小微企业持续成长,尤其是要加大对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关注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小巨人”企业增量。

自2018年工信部开始评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至今,三批企业名单共计4762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小巨人”。“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还计划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再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更多中小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要以敏锐的眼光发掘潜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尊重中小企业发展规律,持续探索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让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金融“活水”灌溉下发展壮大。

技术创新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底色和“灵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注于细分市场,在各自产品领域逐渐形成创新优势,为大企业、大项目提供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6.4%,平均拥有发明专利近12项,其中,近170家企业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超过70%的企业设有企业技术中心或企业工程中心。

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研发,金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科创企业的特点来看,其既有一般小微企业的轻资产、高风险、信息透明度不足等共性问题,还存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前景不确定、行业整体技术进步快等特点,这就导致银行机构往往难以精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难以吃透企业的专业领域,由此削弱了银行机构向科创企业贷款的意愿。破除银行与科创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需要银行机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建立专属的团队、产品、风控和激励机制,在信贷决策过程中充分考量企业的成长性、研发能力、核心技术等因素,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帮助更多企业成为创新发源地。

有关统计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以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例,248家企业涉及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5个行业门类中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等51个领域,95.16%的企业集中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7个细分行业占比达60.89%。数量多、门类广、经营灵活的众多制造业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帮助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制造业中的佼佼者,金融需要提供更大助力。制造业企业对资金需求的特点之一是贷款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银行机构应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满足中小制造业企业需求。同时,还应突出重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对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大力满足制造业企业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方面的融资需求,提高对具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强的科创型企业的服务水平。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补链强链的“生力军”,其长期深耕细分市场,处于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与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能力强,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更是推动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用金融手段补链强链,助力链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茁壮成长,银行业应从供应链产业链整体出发,顺着供应链产业链的真实交易脉络,把金融“活水”沿网链精准滴灌到链条企业,满足产业链上中小微企业的“小、频、急”融资需求,惠及产业链上多层市场主体, 推动链上中小微企业加快向“单项冠军”企业发展。同时,还应提升产业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机构、核心企业、政府部门、第三方专业机构等各方加强信息共享,动态把握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建立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之间更加稳定紧密的关系。

目前,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金融机构要更好发挥助推作用,帮助企业解决成长中的融资问题,推动其加快向“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发展,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