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5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22例(雲南12例,北京3例,天津1例,遼寧1例,上海1例,江蘇1例,浙江1例,山東1例,廣東1例),含3例由無症狀感染者轉爲確診病例(天津1例,浙江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13例(黑龍江11例,均在哈爾濱市;福建2例,均在廈門市)。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今冬疫情或有反彈?

△資料圖

“今年冬天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反彈。”25日,在2021中關村論壇“第二屆全球科學與生命健康”平行論壇上,有專家的話一出口,現場觀衆立刻深吸了一口氣。

就此判斷,科技日報記者專門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求證。張伯禮表示,從目前情況看,德爾塔病毒是優勢毒株,傳染性確實很強,一人可以傳染幾個甚至幾十個,傳播速度也快。國際方面,很多國家新一輪疫情又開始出現,有的國家是第三波,有的國家是第四波,雖然我們採取嚴防輸入措施,但又不能完全封閉國門,回來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專家做出上述判斷是對的,今年秋冬還是要嚴防死守,疫情多點散發、局部暴發不能完全避免,需要提高警惕。”張伯禮說。

張伯禮院士:加強疫苗接種是關鍵

該如何防範?張伯禮明確指出,要加強疫苗的接種,雖然疫苗對病毒感染的防護作用有所下降,但它對於防止轉向重症率和死亡率的效果還是很好的,有效率可以達到80%—90%。

確實,與會專家也認爲,當前,雖然全球新冠疫情總體趨勢好轉但仍可能出現局部暴發,國內疫情形勢總體平穩但仍然存在疫情輸入和局部流行的風險。與此同時,新冠病毒變異持續累積導致傳播力不斷增強,未來新冠肺炎可能會有“流感化”趨勢。在此背景下,疫苗作爲控制傳染病最有力的技術手段,是應對疫情常態化防控最有效的措施。

“疫苗提供基礎免疫,可以減輕疾病負擔。也就是說,它可能防感染差了一點,防發病又差了一點,防傳播也不能防住全部,但在防重症、防死亡上效果明顯。因此,大家對疫苗要有信心。”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呼籲,一定要向世界共享疫苗,如果不共享疫苗,那麼病毒將共享世界。

加強針要不要打?

至於公衆關心的加強針要不要打?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尹遵棟表示,WHO認爲現階段開展加強免疫的證據不足,加強免疫的需求和時機,將根據同種技術平臺、不同技術平臺疫苗以及新變異株疫苗進行加強免疫的證據來評估確定。

“我國對新冠疫苗加強免疫的考慮是,對重點人羣,如輸入風險高的海關、邊檢、航空、隔離點、定點醫療機構等工作人員;免疫功能相對較低的人羣以及60歲以上的人羣;由於工作、學習、交流需要,要到境外疫情高風險地區或者國家人羣,在完成免疫程序6個月後,可以開展加強接種。”尹遵棟說,但全人羣開展加強免疫待進一步研究,需根據疫情情況做出綜合研判。

新冠疫苗第三針何時接種最有效?

9月25日,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李兆基講席教授謝曉亮在2021中關村論壇全體會議上發言指出,第二針疫苗接種者血液中綜合抗體滴度在幾個月內會明顯減弱,但體內免疫記憶仍未丟失,接入加強第三針疫苗時,會在七天內顯著提升綜合抗體滴度,並能維持至少9個月的高水平。如果條件允許,第三針最好在接種第二針六個月之後打。

謝曉亮介紹稱,抗體滴度標誌疫苗的抗禦能力,綜合抗體的滴度越高代表疫苗的免疫原性越好,打完第一針疫苗以後血液中的綜合抗體滴度是很低的,第二針疫苗使得綜合抗體滴度提升了不少,然而仍會隨着基礎降低在接種第二針六個月後基本上低於檢測的閾值,意味着突破感染有可能發生。

“但是人的免疫系統是對病毒有記憶。”他指出,當接入第三針就是加強疫苗的時候,血液的綜合抗體滴度馬上就得到顯著提升,並且可以維持高水平,至少9個月,而打第二針六個月後再注射第三針誘導出綜合抗體滴度比第三個月後打還有顯著提高。

根據謝曉亮展示的數據分析圖片,打第二針後九個月以後再打第三針,這個時候的綜合抗體的滴度已經趨零,而人體免疫記憶還能夠迅速被喚起,抗體滴度的峯值與六個月後打第三針幾乎一樣;而12個月再打第三針的效果和六個月和九個月打第三針是一樣的。

謝曉亮強調,時間隔了一年,免疫記憶仍然存在,而且可以在七天之內就被重新喚起。六九十二個月間隔的抗體滴度峯值沒有明顯的區別,因此如果條件允許第三針最好在接種第二針六個月之後打。”

謝曉亮在演講中,還對比了第三針科興滅活疫苗對原始株和Delta株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與原始株相比,對Delta株來說,也是打第二針六個月以後再開始打第三針效果最好,等九或者十二個月再打區別不大。

謝曉亮還透露,他所在團隊目前已研發出一個全譜、足以抵抗所有現存主要變異毒株的單個抗體藥物,同時也能有效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新變異株。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