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太陽熄滅,這顆不起眼的白矮星,將成爲人類最後的希望

原標題:研究揭示演化晚期特殊恆星的起源

日前,西華師範大學研究員羅楊平、副研究員王坤、捷克科學院天文研究所博士Peter Nemeth、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韓佔文院士等人開展合作研究,揭示了不同環境中熱亞矮星的起源。相關研究成果9月23日發表於《天體物理學報增刊》。

據瞭解,熱亞矮星是一類處於演化晚期的特殊恆星,中心是一個燃燒的氦核,表面覆蓋了一層非常薄的氫包層,質量大約有0.5個太陽質量。在赫羅圖(恆星的光譜類型與光度之關係圖)中,熱亞矮星位於上半主序和白矮星序之間,光譜型類似於O、B主序星但光度比後者暗。在球狀星團中,熱亞矮星位於水平分支星最藍端,又被稱爲極端水平分支星。

熱亞矮星被認爲是橢圓星系和漩渦星系核球紫外超的來源,主導球狀星團水平分支形態。其中短週期熱亞矮星雙星系統被認爲是國際引力波探測計劃激光干涉空間天線(LISA)可以探測的重要引力波源,並與Ia型超新星前身星有關。

“除此之外, 熱亞矮星還是研究雙星演化最理想的實驗室,爲目前尚不清楚的公共包層演化的物理過程以及潮汐相互作用的物理過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羅楊平告訴《中國科學報》,然而,熱亞矮星的起源問題卻一直是困擾天文學家的一個重要難題。

爲此,研究人員利用LAMOST DR7(郭守敬望遠鏡發佈的第7批數據)光譜,從Gaia DR2(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發佈的第二批科學數據)熱亞矮星候選體星表中證認出1587顆熱亞矮星,給出了熱亞矮星的大氣參數,並綜合LAMOST視向速度、Gaia EDR3(歐洲航天局蓋亞空間望遠鏡發佈的第三批早期數據)視差、自行數據研究了熱亞矮星的運動學特徵,給出了熱亞矮星在銀河系暈、厚盤、薄盤中的星族分類。

羅楊平等人根據氦元素的含量將熱亞矮星分爲四個級別:極端富氦熱亞矮星(eHe)、中等富氦熱亞矮星(iHe)、氦弱熱亞矮星(wHe)、貧氦熱亞矮星(pHe)。基於此,研究團隊給出了銀河系暈、厚盤、薄盤中熱亞矮星觀測統計特徵,最終研究發現極端富氦熱亞矮星(eHe-1)在球狀星團中幾乎無法形成,在球狀星團ω Cen中發現的富氦熱亞矮星主要出現在薄盤上,球狀星團環境對銀暈中的氦弱熱亞矮星的形成幾乎沒有影響。

審稿人認爲該工作不僅爲熱亞矮星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明確的觀測限制,更重要的是爲解決該領域長期關注的銀河系不同場星族和球狀星團中熱亞矮星起源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答案。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847/1538-4365/ac11f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