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发改委谈全面小康:解决短板弱项,平衡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9月2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全面小康”到底是什么含义?评价的指标包括什么?老百姓的民生福祉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对于这些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进行了解答。

关于如何理解全面小康。赵辰昕表示,白皮书开篇第一句,“小康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几代人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从“小康之家”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短板弱项,实施精准的攻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理念,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举措,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全面”两个字。这里的“全面”,既指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也指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还指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在成效上,全面小康就是要突出解决好短板弱项,推动实现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对此,白皮书都作了非常详尽地阐述。

关于评价指标。赵辰昕表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也就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九大又全面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内外因素,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指挥、亲自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这些年来,我国战贫困、促改革、抗疫情、治污染、化风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有目共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特别是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也是全面小康最具有标志性的指标。

第三,关于民生福祉。赵辰昕表示,全面小康,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赵辰昕还通过数据对比进行了举例: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71元,到2020年已经达到32189元,这是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也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现在已经下降到29.2%和32.7%。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人们对生活品质、品位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衣食住行也在不断升级,消费结构实现了从生存型向发展型、改善型的过渡,吃穿用有余,家电全面普及,汽车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家,餐饮、健康、教育、旅游、文娱等服务性消费也在持续性快速增长,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社会治理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有效保障。这些变化在白皮书当中有大量详实的数据和案例可以佐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