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寧吉喆談城市病:合理降低超大、特大城市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 

9月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中國的全面小康》白皮書新聞發佈會上,有媒體提問:一線城市發展還存在哪些不足之處?一線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和重點是什麼?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改革開放以來,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及其他超大特大城市經濟大幅增長、人口顯著增加、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和國家治理的重要支撐,也日益成爲人民安居樂業、享受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間載體。同時,這些城市也存在交通擁堵、房價高企、發展受限等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城市病”。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前進中的困難、成長中的煩惱。至於在養老社保方面,一線城市總體水平並不差,幾個一線城市人均期望壽命都在80歲以上,名列各類城市前茅。需要改進的是控制成本、改善服務。

寧吉喆表示,“十四五”規劃《綱要》對於完善城鎮化空間佈局,優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功能等進行了規劃部署,有以下幾點:

一是促進超大特大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統籌兼顧經濟、生活、生態、安全等多元需要,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轉變開發建設方式,加強城市治理風險防控。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深入把握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發展和安全,切實推動城市發展方式由規模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更加註重民生,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同時,進一步強化超大特大城市的中心輻射作用,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更好帶動鄉村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二是合理降低超大特大城市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要科學規劃城市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有序疏解中心城區一般性製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專業市場等功能和設施以及過度集中的公共資源,加強城市治理中的風險防控。比如,北京將立足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功能定位,建設和諧、宜居、美麗的大國首都。同時,以非首都功能疏解爲着力點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加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監測和聯防聯控,發揮北京科技創新優勢帶動津冀傳統行業改造升級,提升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

三是優化提升超大特大城市核心競爭力。增強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率先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爲主體、先進製造業爲支撐的產業結構,提升綜合能級與國際競爭力。比如,上海將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發揮在長三角地區的龍頭帶動作用,以強化全球資源配置、科技創新策源、高端產業引領、開放樞紐門戶“四大功能”爲引領,不斷推動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能級躍升,爲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服務,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又如,深圳將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爲引領,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推進前海、河套等粵港重大合作平臺,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先行先試,充分發揮深圳在大灣區建設中核心引擎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加快發展。廣州也要發揮在大灣區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完善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