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白宮回應孟晚舟案:這不是交換

9月25日,華爲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平安抵達深圳寶安機場,這也讓外媒對中美關係的走向做出諸多解讀。

在週一(27日)的白宮新聞發佈會上,等了兩天週末的記者接連追問中國和華爲相關問題。白宮新聞祕書普薩基(Jen Psaki)拒絕用“交換”來描述上週的最新進展,稱這是美國司法部“獨立的法律決定”,“我們的對華政策沒有改變”。

新聞發佈會上,有記者開口就是“白宮是否參與協商了上週五中國和加拿大之間的‘交換’”?

對此,普薩基首先回答稱,“我們不會用這樣的措辭談及此事。我們稱之爲司法部的行動,司法部是一個獨立部門。這是一個執法問題,具體涉及被釋放的華爲人員。所以,這是一個法律問題。”

接下來,她又提及了美國政府此前對中國依法處理加公民康明凱、邁克爾案的橫加指責。

在記者的追問下,普薩基稱康明凱二人返回加拿大是“好消息”,“我們也不掩飾我們對這件事的推動”。但她強調這與孟晚舟案最新進展之間“沒有聯繫”,“我認爲指出和非常明確這點是很重要的”,並再次聲稱美國司法部是“獨立的”,可以做出“獨立的執法決定”。

面對共和黨人的攻擊,普薩基與他們隔空打“口水仗”稱,“他們可能對‘司法部獨立’這件事很陌生,但在這屆政府下它是獨立的”。

她補充稱“我們的對華政策沒有改變。我們不尋求衝突。這是一種競爭關係。”普薩基一邊宣稱要和盟友合作,讓中國爲美國政府所羅列的無理指控“承擔責任”;一邊強調“將繼續與中國接洽,保持溝通渠道的開放,以負責任地管理競爭,並討論雙方共同感興趣的潛在領域”。

“所以,(孟晚舟案)絕對沒有影響。任何人都不應將其解讀爲對我們重要政策的影響。這是一個法律事件,也是一個法律決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7日表示,孟晚舟事件同康明凱、邁克爾案件的性質完全不同。孟晚舟事件是一起針對中國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壓中國的高技術企業,日前孟晚舟已經平安回到了祖國。康明凱、邁克爾涉嫌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犯罪,兩人以身患疾病爲由提出申請取保候審,經有關部門確認和專業醫療機構診斷,並由加拿大駐華大使提供擔保,中國相關法院依法批准取保候審,由中國國家安全機關執行。

隨着美、加結束對孟晚舟長達一千多天的非法拘押,美國彭博社25日發表題爲“美國付出代價結束華爲問題有助於中美關係”的文章稱,孟晚舟回國意味着美國執行了中方關於改善兩國關係的一項關鍵要求,儘管美國會爲此“付出一些代價”,但孟晚舟回國將爲中美關係的改善“鋪平道路(paving the way)”。

不過美國《紐約時報》認爲,雖然美國釋放孟晚舟會讓人產生一種“冷戰氛圍消解”的聯想,但美國政府對華爲的打壓仍在持續,相關爭端還遠遠談不上“結束”。

而美國國內的一些政客也在大肆炒作孟晚舟回國一事,藉此向拜登政府施壓。據英國路透社25日報道,以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比爾·哈格蒂爲首的一批“反華先鋒”,正在激烈批評拜登政府“向中國投降”、質疑美國政府“是否有能力繼續制裁華爲”。

對於孟晚舟回國帶來的影響,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沈逸表示,這是近期中美關係發展過程中一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它使得人們開始能夠謹慎並樂觀地預期中美關係可能會迎來一個階段性的拐點。在雙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在中方以實力爲後盾、堅定遵照負責任的態度處理中美關係,爲孟晚舟事件爭取到了一個良性結局;在不懈努力之下,我們迎來了一個階段性的勝利。毫無疑問,這值得各方感到歡欣鼓舞。

“但是,中美戰略博弈是一場持久戰。以孟晚舟背後的華爲公司爲代表的、中美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博弈也是一場持久戰,這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和耐心,繼續不斷向前推進。”沈逸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