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抗戰劇《鐵道風雲》,

又被上了兩課:

第一課,

神奇復原術。

比如劇中男一號曹默飛

和男二號江毓忱比試武藝,

兩人招招奔對方腮幫,

前一秒人還被打得嘴歪眼斜,

後一秒則恢復原樣。

比試結束後兩人

依然頭髮中分發膠潤滑,

衣服筆挺整潔自然,

哪裏像大戰之後的樣子。

此外,曹默飛幾次和

軍警土匪打鬥,

危急時也出血受傷,

可是第二天又活蹦亂跳,

沒有一點受傷跡象,

這“復原術”也太神奇了吧。

第二課,

戲不夠武打湊。

《鐵道風雲》中,

兩位男主角曹默飛和江毓忱

都算是民國時期的“富二代”,

出身名門。

但是劇中也沒有交代,

這二人爲什麼都有一身好功夫。

從第一集就開始了,

動不動曹默飛就開啓超人模式,

大戰僞警察,

收拾日本人。

智擒土匪頭子,

甚至還在江湖“大姐”那裏,

上演一場闖關大戰。

那一段段打鬥戲,

讓你感覺,

雖然沒有“手撕鬼子”那麼誇張,

但是這精湛的武功也趕得上“陳真”了。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

我們的一些電視劇創作中

尤其喜歡加入武打戲,

不誇張說,

從古裝劇到年代劇,

從抗戰劇到戰爭劇,

甚至現代劇中

武打戲也不鮮見,

筆者曾經在一部扶貧劇

中也看到精彩打鬥,

由此表示萬分佩服。

武打戲最多的是

一些抗戰劇,

尤其有些劇號稱“傳奇劇”,

劇中必然有身手矯健的主角

負責打戲部分,

這些劇中一般都有土匪之流

增加打戲情節。

像電視劇《娘道》《桃花依舊笑春風》等,

打戲可是佔了不少篇幅。

你就突然不明白,

什麼時候我們的一些

男主角都“身懷絕技”了,

什麼時候我們的武術

已經普及到這種程度了。

同時什麼時候,

我們的主角都具有

自我快速痊癒的功能了,

天天打天天受傷,

第二天又能滿血復活。

其實我們觀衆也明白,

大量加入武打戲可以

達到兩個目的,

一是畫面好看,

鐺鐺鐺打來打去

增加了可看性還能顯示

主角的身手,

時不時來個英雄救美,

推動男女感情戲的發展;

二是打鬥戲能

一下打半天,

這不小半集過去,

又拉長了時間,

多省事。

但是這些武打場面

越來越相似,

加之同樣的慢動作,

360度旋轉,

擺POSE,

讓人感覺,

這些人都是一個

師傅教出來的。

觀衆由此感覺索然無味,

覺得這確實有點無聊。

其實武打戲氾濫背後

反映的是創作的貧瘠。

我們喜歡的抗戰劇像

《歷史的天空》《亮劍》《僞裝者》

《懸崖》《我的團長我的團》等,

很少有華麗的武打動作,

但是卻讓觀衆驚心動魄

一刻都不能放鬆。

反之,

現在某些動不動就

上演武打場面的抗戰劇,

儘管熒屏中主角飛檐走壁

打得死去活來,

但是觀衆常常

緊張不起來。

虛頭巴腦的武打場面

其實對於一些故事

不是增值而是削弱,

它削弱了主題,

削弱了抗戰劇本該有的那種

悲壯和剛烈,

反之“打不死的小強”成了

一種笑話讓人出戏。

熒屏中的這種假

該改改了。

雖然我們現在

已經沒有“抗戰神劇”再出現,

但是一些情節單薄,

故事離奇,

動輒槍戰武打,

男女愛情糾葛不斷的

作品還是存在。

抗戰劇不能想當然以動作戲等盤外招

取悅觀衆,

創作者應該摒棄這些花招,

尊重創作規律,

踏踏實實創作,

尊重歷史,

情節合理真實,

該打時可以打,

但是不該打時,

千萬別亂打,

否則這就亂了套。

作者:平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