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9月24日上午9点,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携手北京时间,独家网络直播的正阳桥镇水兽考古现场吗?在直播背后默默付出、将中轴线上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正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心《这里是北京》栏目组。

正阳桥镇水兽全貌

直播结束四天后的今天,《这里是北京》又放大招了!

2021年,恰逢中国考古百年,也是北京考古百年。《这里是北京》与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考古学会合作,于9月28日-10月7日推出十一特别节目——十集系列片《北京考古百年》,致敬百年来的中国考古人!

该片以1921年-2021年这100年为时间轴

百年时间轴的起点1921年

安特生在周口店考古发掘到三枚牙齿化石

后被证实为人牙

百年时间轴的终点2021年9月

中轴线有了重大考古发现“正阳桥镇水兽”

系列片以50万年前的周口店为开端

以明清时期的城市遗址考古为结尾

不仅讲述了100年北京的考古发展

更讲述了50万年北京的文化发展

该片以时代为节点

分为《起点》《抢救》《摸索》《春天》

《蓬勃》《追逐》《探源》《探究》

《遗产》《未来》10集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重大的考古成果

阐释不同历史阶段

中国考古从技术到理念的变化

呈现百年来北京已经形成的

从旧石器、新石器直至明清各个时期的

丰富的考古学成果

梳理北京百年来考古的重大发现

展现中国考古人的精神与气度

节目中那些沉睡的遗迹

也验证了北京作为人类文化重要发源地

及见证地的辉煌历程

该片采访了40余位考古大家

及一线的考古工作者

其中包括多位耄耋之年的北京考古界泰斗

已经辞世的考古前辈

以及刚刚毕业两年的考古发掘负责人

这些考古人把青春与热血播撒在了

他们热爱的考古工地上

在琉璃河遗址

节目采访到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队原队长

85岁的殷玮璋

北京市文研所原副所长

73岁的赵福生

以及现在的琉璃河遗址考古负责人

仅仅28岁的王晶

三代考古人用生动语言梳理了60年来

琉璃河每一阶段的考古成果和考古理念的演进

也展现了考古人对事业的执着和痴迷

20世纪50年代出土 斗彩葡萄纹杯

《这里是北京》主编张晓达告诉记者

北京的许多重要考古遗址变身为博物馆

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

辽金城垣遗址博物馆等

许多考古成果陈列于博物馆

在首都博物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延庆、门头沟、昌平等各区的博物馆里

都珍藏着大量考古出土的文物

为了讲述北京考古百年

栏目组拜访了13家博物馆

以极致的镜头拍摄了200多件文物

讲述文物背后的考古故事

通过精彩瑰丽的视觉体验

呈现出北京考古成果的艺术之美

考古现场使用洛阳铲勘探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

考古遗址往往是没有观赏价值的黄土坡或土坑

其实这就是考古最真实的样子

考古没有“分金定穴”的玄幻

而是考古工作者用科学的方式测绘定位

考古过程也并非“搬山卸岭”的惊险

考古人用最朴素的手段分层向下清理

从破除混凝土地面的冲击钻

铲除填充土的铁锹

到精细发掘使用的探铲、毛刷

每接近文物一分

就多一分的小心谨慎

镜头下的考古

99%的时间看上去乏味无趣

但它换来的1%的突破

却可能改变历史、改变世界

《这里是北京》17年来

跟踪拍摄了大量考古现场

用最真挚、最朴实的镜头

记录下不可复制的考古过程

这正是考古真正的魅力和价值

节目里呈现的50余处考古现场

都是17年来一点一滴的积累

即使这些考古遗迹

在今天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

变成了场馆设施

但当初发掘的影像

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素材

保留在《这里是北京》的资料库中

科技考古土壤分析

《北京考古百年》专门展现了

现代科技在考古中的应用

独家采访多位科技考古工作者

记录下中国考古的现代化征程

通过土壤的分析

可以知道两千年前的考古遗址

是工业区还是居民区

通过金属的科技检测

可以考证出土文物的工艺

是锻造还是铸造

还原几千年前的冶铁工艺

通过浮选

可以探知3000年前西周人的食谱是什么

爱吃哪些蔬菜

这些新鲜而富于科技感的内容

改变了人们对考古

面朝黄土挖坟掘墓的刻板印象

为大众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认知

《北京考古百年》力图以

小片断折射大历史

小地点反映大格局

小事件表现大舞台

小文物体现大文化

小人物解读大命运

通过“物”解读“文”

通过“文”走近“人”

通过对考古的独家视觉呈现

为大众带来丰富的知识分享和文化共鸣

9月28日-10月7日

BRTV新闻频道

每天19:00首播

22:40重播

敬请期待!

作者:程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