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網癮少年”,今有“網癮老人”。據調查,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銀髮族在“觸網”後深陷其中。原本準備睡覺,結果刷視頻、看小說到半夜;每天打開各類APP,雷打不動打卡領金幣、兌換小禮品……這已是一些老年人的生活日常。

晝夜顛倒、茶飯不思,如是網癮生活放在哪個羣體身上,都是不健康的,更何況是身體較差、忘性較大的老年人。“明明做着飯,一看手機就不管不顧,把鍋忘了”,這種情況恐怕不是少數。

與此同時,互聯網行業敏銳捕捉到了老年人上網帶來的潛力,“銀髮經濟”新業態層出不窮,其中也不乏渾水摸魚者大打擦邊球。從危言聳聽的謠言,到吹得天花亂墜的虛假廣告,再到滿是套路的誘導充值,都讓“初來乍到”的老年網友防不勝防,很容易稀裏糊塗淪爲“韭菜”。

技術是中性的,在一部手機走天下的今天,老年人願意學習新技能,嘗試新事物,本身是好事,關鍵在於避免“人爲機役”。目前,我國60歲以上網民已達1.2億人,“銀髮經濟”市場規模增長至5.9萬億元。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銀髮網民數字還會上升,這片藍海也會吸引更多資本入局。這樣的背景下,如何預防“網癮老人”羣體擴大,其實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誠如對於“網癮少年”的引導,這既需要相關部門給網絡平臺建章立制,打擊誘導用戶的行爲,更需要全社會行動起來,圍繞網癮形成的根源靶向治療。

老年人上網,癮從何來?一大症結在於情感上的空虛。隨着中國家庭逐漸呈現規模小型化、類型疏遠化、成員離散化等特點,一些賦閒在家的老年人常年處於空巢狀態。有些雖然忙於帶孩子、做家務,卻脫離了自己熟悉的環境,來到兒女所在的異地他鄉。

孤獨感的普遍存在,讓手機成了打發時間、提供慰藉的重要工具。加之如今的大數據已經讓互聯網越來越“懂你”,人機作伴的過程中,老年人勢必對手機越來越依賴。這個意義上,我們不能一味地去指責甚至譏笑一些“銀髮低頭族”沒有自制力,而是應當正視背後的心理缺失問題。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生活豐富起來,情感豐盈起來,刷手機就不是第一選項了。紓解老人們的網癮,關鍵是爲其提供精神慰藉。這首先意味着家人的真心關懷和有效溝通。作爲兒女,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即便只是聊聊家常,喫頓便飯,卻可能給老人帶來很大的滿足感。

另一方面,社區等機構也應當發揮職能,通過各種方式將老年人組織起來,更好滿足其社交需求。當生活忙起來,手機自然就放下了。從長遠來看,社會的老齡化程度正在加深,如何讓夕陽生活精彩起來,絕不光是緩解網癮的現實所需,而是一個關乎社會和諧的深刻命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