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拂動處,畫面活了過來:花兒綻放、蝴蝶翩飛、魚兒遊弋……互動新鮮的氣象,使得這場展覽格外別具一格。9月28日,乙觀藝術中心首展“不能被略過的——當代水墨邀請展”正式開幕。在這生命能量得以蓄積的秋日,這場獨具態度、厚積薄發的藝術展,在水墨傳統深厚的金陵,帶來一場直擊心靈的藝術盛宴。

展覽以“不能被略過的”爲主題,意在以水墨爲一種文化表徵,探討疫情時代及後疫情時代中,如何接納一種生活的“非常態”,激活身體意識裏沉潛的精神傳統,創造性地安頓生命、重塑生活經驗。本次參展彙集沈勤、周京新、喻慧、蔡廣斌、劉春傑、李金國、劉懿、張見、杜小同、高茜、朱智偉、陳建華、徐鋼、單鼎凱共14位藝術家。

自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以來,作爲藝術短視頻媒體平臺的乙觀,始終在拍攝記錄中提問,以光影片段沉澱記憶與思索。此次展覽,更是乙觀轉戰線下的探索追問之旅:在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的當下,人如何在隔離與解封的循環中自處?怎樣抵禦孤獨感的侵蝕?能否重新打通獲取意義感的渠道……本次展覽從“自然的退隱”、“局部的遠意”、“感覺的邏輯”三個部分展開敘述,展出56件作品多爲藝術家在疫情期間創作,整個展覽不僅呈現着“非常態”的生活切面,也關照了美學意義上的“焦慮”狀態,更堅持尋覓諸多或許會被時間略過的心靈圖景與記憶褶皺。

作爲中國畫材料的水墨,本身便承載着過往時間中綿延生長出的文化意識與生命情感。於是,理解水墨藝術的發展,便不應止於筆墨程式的延續或者題材形式的革新。藝術的眼光,是人之目光的覺醒,藝術家們則以現代性目光轉換源發於傳統的水墨藝術,體認潛伏在生活邊緣的精神性危險:

或遠或近的魚蝦蔓草,各處其位,生命的氣息綿延無盡,在周京新筆墨秩序中凝爲一種“水底世界命運共同體”;

水與墨暈染出靜謐時空,既有氤氳的曖昧,又有鋒利的邊界,成了沈勤心中的山;

粉白淺紫、鮮紅深黃恣縱地盛放於紙面,亦熱烈地闖入人心頭,俯瞰一束花,認識一整個春天,那是喻慧的心靈氣象;

影像技術賦予水墨世界以迷離、複雜的敘事空間,這是蔡廣斌洞察世界的方式;

劉春傑看見混沌荷塘中的光點,跳脫淤池的花葉如星子、焰火,那悄然潛在池底的游魚,似在張揚着冷眼靜觀的情緒;

張見用精微、柔韌的筆觸轉換主體視角,繼而揭示遮蔽與顯現的微妙關係;

自然與心靈或許只隔一線,杜小同的海天之間,分佈着荒蕪、殘酷,也承託着安詳與遼闊;

李金國鍾情於靈動、自然的物象,在溫和、委婉的情致中舒展筆墨,筆下生靈精微處別具神采;

劉懿簡素的花影引人放下一種分辨之心,探尋一種生命本真意趣;

高茜借花起意、聞香賦興,通過“呼吸一件作品”來將氣味圖像化,這是對感官的挪移;

朱智偉對形體雕塑進行特別比例的拉伸,她不停留在對視覺表象的一種忠實復現,而用悅納自我的姿態,舒展着性靈追求;

陳建華用冷冽堅硬的青銅重塑山水理想,於靜謐中定格物質世界的變化韻致;

高逸的樹石雲水映照徐鋼的平淡天真心懷,筆墨精神輝映自然造化;

單鼎凱讓情緒的表達從純粹的感性,迴歸於理性的釋放,慢慢的釋放……

水墨藝術家以剛柔、疾徐、濃淡、溼渴等用筆變化舒展屬於他們的自然心性。雕塑藝術裏,面對可塑形、可雕刻的硬質材料,藝術家要在相對漫長的時間中進行加與減的權衡……藝術家們諸般關涉生命與生活的創作實踐,不約而同地顯現出追思自然、叩問心靈的思想向度。而以水墨爲原點,我們可以進入更寬廣的文化原野,在歷史時間中感知藝術的創造性生長,省察時代觀念與個性思維的衍變。

另據瞭解,作爲垂直於藝術領域的短視頻內容平臺,乙觀以“乙觀”、“乙觀劇場”兩大公衆號爲陣地,深耕藝術領域及戲劇領域,專注於打造優質人物短視頻和深度評論文章,通過視頻與文字記錄當下最真實藝術生態,體察藝術背後的人性力量。落地南京雨花臺區的乙觀藝術中心,依託480平米的極簡美學空間,結合乙觀線上短視頻媒體平臺特色,在線上線下的聯動中,實現多維空間、多媒體融合的藝術呈現,關注多維表達背後的人性溫度,關照宏大命題之下的個體心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馮秋紅文、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