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既是指位的標識

也是文化的體現

具有承載和傳承地域文化的特徵

關於《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體系規劃(2016年—2035年)》(草案)的公示《北京城市副中心地名體系規劃(2016年—2035年)》草案已編制完成——

正在市規劃自然資源委、通州區人民政府網站,進行爲期30天的公示,公衆可在公示期間,登錄相關網站反饋意見。

據悉,該地名體系規劃編制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爲依據,堅持尊重歷史、照顧習慣、體現規劃、好找好記、規範有序的原則,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定位。

通過地名體系規劃,協調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保護的關係,保護和利用好歷史地名,塑造體現地域文化和城市功能的地名景觀,實現地名規範化、標準化,體現系統性和連貫性,提升城市整體形象,滿足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

此地名體系規劃要素包括——片區名稱、道路名稱、橋樑名稱、公園綠地名稱總量362個。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有12個組團,構成12個地名片區,地名體系規劃分別給予名稱,便於使用。

道路名稱216個,其中包括城市幹道名稱32個,街區道路名稱184個。另有部分較小街區道路和留白區道路未納入此次規劃命名範圍,以便給未來發展留下餘地。

命名橋樑、隧道名稱116個,其中跨河橋樑名稱114個,隧道名稱2個。原有已命名跨河橋樑名稱25個,予以保留。留白區橋樑和未命名道路所經橋樑名稱暫未命名,以便給將來的發展留下餘地。

命名公園綠地名稱18個。

快來看各片區及道路具體命名情↓↓

1、通運片區

位於規劃區中,東至六環路,西至北運河,北至潞邑街道。

命名原則:保持地名穩定,加以補充完善。

命名思路:北區爲大型社區,保留並延續花卉地名的特色。南區爲北京城市副中心車站,結合車站和運河進行命名。

通運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2、臨河裏片區

東北至北運河,東南至六環路,西至梨園鎮、北至中倉街道。

命名原則:結合現有地名適度創新,與現狀地名相協調。

命名思路:此次規劃以現有名稱爲基礎補充命名,根據已有名稱,成組、成序列命名新建道路,命名過程中注重歷史地名的延續和創新。

臨河裏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3、梨園片區

東至臨河裏街道、西至通州西界,南至萬盛南街、羣芳南街,北至運河西大街,以梨園鎮轄區爲主體。

命名原則:充分發掘歷史地名,補缺完善,與現狀地名相協調。

命名思路:此次規劃以現有名稱爲基礎補充命名。根據已有名稱,成組、成序列命名新建道路,命名過程中注重歷史地名的延續。

梨園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4、通州老城片區

爲通州的核心區域,東至通運街道,東北至潞邑街道,東南鄰臨河裏街道,西至通州區西界,南至運河西大街,北至通燕高速路,包括北苑街道、楊莊、中倉街道以及新華街道。該區域在副中心規劃中分爲兩個組團,本規劃根據地名特點將北運河以西的老城區作爲一個地名區域進行規劃。

命名原則:保護歷史地名,並提出保護方案;局部調整個別地名;保持地名穩定。

命名思路:對歷史地名予以最大可能的保護。舊城地區以延續歷史地名、保護歷史地名爲重點,起用一批已消失或即將消失的歷史地名,缺少歷史地名的區域,主要結合小區名稱或已有道路名稱進行命名。

通州老城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5、富河片區

位於規劃區西北部,東至溫榆河,西至通州區西界,南至通燕高速路,北至朝陽區。

命名原則:保持地名穩定,加以補充完善。

命名思路:此次規劃主要根據已有的街區名稱和道路名稱,同時照顧到當地的景觀和區位特點,命名爲富河,因區域內有溫榆河,又稱富河,有富河大街、富河園等居住區,富河是區域內的主導地名。

富河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6、潞邑片區

位於規劃區北部,東至六環路,西至溫榆河,南至京哈高速路,北至永順北界,包含潞邑街道和永順鎮轄區。

命名原則:保持地名穩定,加以補充完善。

命名思路:永順地區現有地名較多,但現狀缺乏秩序,多以潞苑、榆東等反映地區特點的歷史地名成組序列化命名道路。此次規劃主要根據已有的街區名稱和道路名稱,同時照顧到當地的景觀和區位特點,以成組序列化命名道路。

潞邑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7、宋莊片區

東至副中心規劃區東界,西至六環路,南至通燕高速路,北至規劃中宋莊北二街。以宋莊鎮轄區爲主,包括少量潞城鎮轄區。

命名原則:保留有特色的歷史名稱,新起地名體現創意文化產業特徵。

命名思路:地名突出“宋莊”和地區的創意文化產業。此次規劃儘可能保留具有歷史意義和當地特色的歷史名稱,同時體現創意文化產業的規劃功能。

宋莊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8、召裏片區

東至副中心規劃東界,北至通燕高速路,南至運潮減河。

命名原則:保留重要歷史地名,體現通州的歷史淵源,同時根據區域特點創意命名。

命名思路:保護召裏等老地名,同時採用創新手段在命名上體現通州早期歷史。

召裏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9、行政辦公區片區

東至副中心規劃區東界,西至六環路,南至北運河,北至運潮減河。

命名原則:保留重要歷史地名,結合行政辦公規劃功能,適度創新。

命名思路:突出通州運河文化,體現通州春城形象,並照顧未來發展需求,根據道路分佈特點多樣化命名。

行政辦公區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10、城市綠心片區

位於規劃區東南,東北至北運河,西至六環路,南至京津公路,東南至規劃東界。

命名原則:結合規劃功能創新命名爲主。

命名思路:通過創新體現綠心生態功能,運河文化景觀,同時保留重要體現運河文化的老地名。

城市綠心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11、張家灣片區

東至北運河,西至六環路,南至京沈高速路,北至北運河,爲張家灣鎮轄區。

命名原則:應體現漕運地名文化,以保護歷史地名爲主。

命名思路:此次規劃以保護歷史地名爲主,保留重要的體現漕運文化的地名,充分體現輝煌的運河文化。

張家灣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西半部)

(東半部)

12、文旅區片區

東至六環路,西至通州西界,南至京沈高速路,北至萬盛南街、羣芳南街。包括文景街道轄區。

命名原則:地名命名即體現漕運和規劃功能,也結合通州生態特色設計新名。

命名思路:此次規劃重點體現文旅區的休閒度假功能,保留重要的當地村落地名,同時使用一批體現區域規劃功能的詞彙。本片區地名已上報審批。

文旅區片區道路名稱示意圖

再來看一下橋樑名稱

設計方↓↓

公園綠地名稱設計方↓↓

重點突出副中心地域文脈特徵

通州自古就是運河文化名城,千年的漕運使得該地區擁有了深厚的運河文化底蘊,運河文化是該地區標誌性的核心文化。地名體系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留住地域文化、留住鄉愁。

此次地名體系規劃編制對運河文化尤爲關注,對歷史上的漕運發展演變、運河河道水系變遷、商品物資流通、遷客行旅往來、區域文化傳播等各方面,均加以細緻考察,提煉出最具運河文化特徵的元素,結合地塊文脈特徵和規劃功能,有機嵌入地名體系規劃方案中。

規劃高度重視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專門制定了地名文化保護名錄。對於重要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地名堅決予以保護;對於能夠彰顯地域文化的已消失歷史地名,能恢復的儘量予以恢復;對於民間長期傳承使用的老地名,充分保護並加以使用,既有文化傳承,又能增加地名的指位性,從而方便人民生活。

廣泛徵求各方面專家和社會意見

據瞭解,地名體系規劃涉及面廣,從學科層面來說,涉及歷史、地理、語言文字、考古、民風民俗等諸多方面;從使用角度來說,涉及企事業、公安、民政、消防、郵政、鄉鎮街道等各社會層面,地名管理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爲讓地名體系規劃更加科學實用,滿足社會多層面的需求,本地名體系規劃編制專門聘請涉及地名研究的各方面文史專家,多次研討、反覆論證;同時多次召開部門協調會,徵求不同管理部門的意見,持續改進方案;另外,還要通過公示徵求社會大衆意見建議,力求使地名體系規劃方案達成共識。

全面展現副中心時代精神

此地名體系規劃在充分掌握地名資源的基礎上,依據其文化價值、使用價值以及地名珍稀程度等多方面進行判定,結合規劃功能定位,道路等級、區域地名使用習慣等,注重地名體系規劃的層次性設計,新老地名的協調化組合,展現地名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還兼顧地名使用的通俗性和指位性。

此地名體系規劃通過與各方協調、研討,讓歷史街區的厚重文化在地名上有充分展現,也讓新建城區在地名上展現時代風采,充分展現北京城市副中心古今同輝的人文盛景。

來源:北京通州發佈:bjtzfb

編輯:劉雪婷

責編:馬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