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沈逸:我见证互联网大会走过的这8年

2021年9月26日至2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如约而至,汇聚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名代表,共同讨论如何在当下这个复杂而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在人类社会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的关键时刻,探索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务实路径,为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良性变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这已经是第八次在水乡乌镇召开世界互联网大会了。在2015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明确提出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2020年11月18日,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则发布展示了“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

8年间,乌镇峰会成为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向世界贡献中国主张、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主场舞台。2014年,中国组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战略论断,清晰界定了网信工作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当时的世界,仍然震撼于2013年5月间前中情局雇员斯诺登披露“棱镜系统”带来的重大冲击之中,如何治理全球网络空间,如何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如何均衡安全、发展与隐私保障等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免受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负面影响,如何确保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增进全人类的福祉,是当时人们需要探究的重要问题。当时已经进入崛起车道的中国,承载着世界上爱好和平与发展的各方的厚望,于是,乌镇峰会应运而生,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秩序的变革也因此正式多了一种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性选择。

8年间,信息技术、中国以及世界,都在不经意间发生惊人的变化。当8年前的人们还在思考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和影响时,8年后的人们赫然发现,数字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已经随着信息技术革命而悄然出现在不远的地平线上。

8年间,中国持续完善以尊重网络空间主权平等为核心特征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方案,不断为与中国一样的国家,就是那些既希望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获取收益,又希望保障以主权为标志的核心利益不受损害的国家,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网络霸权的全新主张。8年间,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带来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也让人们在面临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和威胁时,得以拥有更加有效的应对手段,用数字技术有效应对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领域面临的诸多威胁。

8年间,小桥流水千余年的乌镇,见证了各方代表的来来往往,既有围绕网络安全与战略博弈的唇枪舌剑和激烈交锋,也有聚焦数字经济发展和个人赋能显著提升所带来的欢欣鼓舞。从最初关注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到现在的数字文明,对信息技术、互联网、全球网络空间、数字技术的实践与认识、沟通与合作,都在持续不断地深化。各方智库参加的内部研讨会,从一开始就成为坦率交换看法,深化彼此认识的战略性创新;组建有充分代表性的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发表《成果文件》,推动中国与世界两部网络空间治理蓝皮书的出炉,乌镇大会步稳而蹄疾地坚定前行。

有个别国家尝试用串联的方式,实现对大会的抵制乃至阻断,但对全球网络空间未来发展有正确认识的有识之士,仍然络绎不绝。有全球超级平台的副总作为外方某智库代表团的成员,每年准时履会,谋求在与中国关系上实现务实突破;有苹果公司的总裁与其友人,发表主旨演讲后于清晨漫步于乌镇西栅的小石子路,与雀跃不已的大会志愿者合影;有会议室里严肃而不失活泼的关于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讨论,更有吴妈馄饨店里灵光一现的交流与互动。

8年,无论对于世界还是对于中国而言,可能都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间。当人们在乌镇见识了峰会的坚实成长,日趋成熟的乌镇峰会注定将沿着建设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为人类进入数字文明的新阶段,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做出更多积极的贡献。(作者是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