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治理校外培訓變異須打好“組合拳”

近日,教育部校外培訓監管司負責人公開表示,將強化監督檢查,加強與有關部門的聯絡協調,統籌運用好各種方式方法,加大對“高端家教”“衆籌私教”“住家教師”“一對一”等隱形變異違規行爲的查處力度,發現一起、查處一起、通報一起,堅決防止隱形變異違規培訓行爲蔓延。

爲深化校外教育培訓機構治理,構建良好教育生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今年7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對學生減負工作進行部署。“雙減”政策出臺以來,各地大力推進校外培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據媒體報道,在“雙減”高壓態勢下,校外培訓出現了一些新變種:有的家長“衆籌私教”,一起高價聘請教師給孩子補課;有的培訓機構轉設地下“黑班”繼續授課,與監管部門打起游擊戰;有的教師變身“高端家政”,“掛羊頭賣狗肉”違規提供校外培訓服務……學科類校外培訓的隱形變異問題頻頻出現,如果任其發展,不僅嚴重干擾政策執行,阻礙改革推進,而且會形成“劇場效應”和家長的跟風,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和家長的經濟、精力負擔。

針對這些新情況,教育部辦公廳於9月初下發了《關於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的通知》,列舉了7類隱形變異形態,建立了三方面的機制,明確了“查處什麼”“誰來查處”“怎麼查處”的思路,傳遞了整治力度不降、落實舉措不松、整治教培亂象沒有灰色空間,必須持續用力,一抓到底的鮮明政策導向,也向家長傳遞了明確穩定的預期,幫助家長真正紓解焦慮。

統籌運用各種方式方法是防治校外培訓隱形變異進一步演化的有效手段,教育主管部門要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收集處理投訴舉報問題線索,充分利用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開展巡查執法。要推進“互聯網+監管”建設,加強對各類網絡平臺相關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同步構建市監、住建、公安、網信等多部門和街道、村居等全方位聯動的綜合監管體系。要探索建立黑名單制度,將違規培訓機構和個人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實施聯合懲戒,防止隱形變異違規培訓行爲蔓延。

疏堵結合是徹底解決好校外培訓隱形變異的重要途徑,要嚴格按照“雙減”政策要求進一步提升課後服務質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爲學有餘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要積極開發豐富優質的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免費向學生提供高質量學習資源,推動教育資源均衡發展。要組織優秀教師開展在線互動交流答疑,爲學生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學習提供解疑釋惑平臺,不斷壓縮家長選擇校外培訓的空間。

上好學校是百姓對教育的新期待,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纔是解決校外培訓亂象的治本之策。要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工作,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進集團化辦公、學區化治理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充分激發辦學活力,整體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縮小城鄉、區域、學校間教育水平差距。

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化解家長焦慮,目前國家正在就家庭教育促進法徵求意見,教育部也組織編寫了《家庭教育指導手冊》,教育部門要會同婦聯、共青團、基層社區抓好家庭教育法規政策的學習推廣,辦好家長學校或網上家庭教育指導平臺,推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服務站點建設,引導家長系統地掌握科學育兒理念和方法,理性確定孩子成長預期,努力形成減負共識。

教育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長遠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孩子教育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跑”,不必總盯着起跑線,學校、家庭和社會都需拿出耐心和信心。只有理性看待教育,科學開展教育,才能不斷優化教育生態,護佑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