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网球中的红色记忆"第四天,体育总局元老网球队的队员们来国家网球中心参观展览。虽已入耄耋之年白发苍苍,但如果你和他们遇到,一定会感受到他们的活力,他们的可爱,他们是红色记忆中的宝藏。

  "哟,这不是我吗?"

一位瘦瘦的奶奶走到展板前,像少女一样指着照片上的自己发出感叹。她所指的这张照片拍摄于1963年,当时正值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举办前夕,贺龙同志请周恩来、陈毅为出征运动会的运动员加油打气。这位奶奶名叫孙孝贞,是新中国第一代国家体操队运动员、教练员、国际裁判,而且还是全国活力老人楷模,她就是照片里出征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的运动员之一。

在论坛上,孙孝贞奶奶回忆起那一幕"在这样一个展览中间,我发现新兴力量运动会的贺老总,我们庆功的时候,我也在那个照片里面。我说,哟,这不就是我吗?就觉得我为中国的体操事业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这个展览,带给她的不仅是对主办方的感谢、和老队友相聚的高兴,中间更有与过去的自己相遇的感动。

说起和网球的结缘,孙孝贞奶奶说那是在1995年。退休以后才拿起球拍打网球,但一旦开始就坚持到了现在,可以用"欲罢不能"来形容,"一天不打网球,就感觉这一天的生活少了点儿什么"她如是说。

网球带给她的,不仅是保持身体的健康,更带来身心的愉悦。在打球之外,孙孝贞奶奶还在社区举办了公益课堂,教大家怎么锻炼,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

"体育人有这样一种精神,无论你在哪个年龄,都有那种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这是鼓舞孙孝贞奶奶一生的追求,无论是在她当运动员还是当教练员的时候,又或是在她的生活中,永远是她的精神支柱。

在论坛的最后,她这样说"有了网球的陪伴,我更快乐,更健康,更友好,更团结,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个健康的中国人"。

  "见证中国网球女双创造历史"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中心原副主任、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江秀云女士在参观完展览后,对主办方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她说"网球中的红色记忆"文化展给了所有人了解中国网球历史的机会。谈及中国网球取得的令人欣喜的成绩,她回忆起2004年雅典奥运会李婷和孙甜甜拿到我国第一个奥运会网球双打金牌背后的故事:"大家可能也都知道,网球双打是最不被重视的,如果下雨了,首先取消的就是双打。但是我们当时就觉得双打也是一块奥运会的金牌,所以就下定决心想了很多办法"因为坚持,最终创造了中国网球的历史。

体育总局元老网球队参加论坛互动的除三位主发言的原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武福泉、中国网球协会副主席、原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江秀云、新中国第一代国家体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全国健身活力老人楷模孙孝贞外,还有:体育总局原游泳管理中心副主任金志、原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周冰冰、原体育总局水上中心副主任席有余、原体育总局科研所信息中心主任、现财政部、能源集团、核工业集团等国家专家库专家韩健、原体育总局科研所开发中心主任庞晓忠、92岁老体育工作者蒋家杰等。原人民体育出版社副社长、《网球天地》杂志主编、网球文化学者周铭共主持论坛。与会同志纷纷表示,展览很震撼,活动很成功,感谢主办方的辛勤劳动,大家将继续为中国大众网球贡献力量!参观完展览,进行论坛交流之后,几十位元老网球队老者,在网球中心试运行的气膜馆挥拍上阵,兴致勃勃,欣喜不已。

这些经历过无数风雨,见证了中国体育发展的老人们精神矍铄地走过展览,走入钻石球场的中央。他们像制作树叶标本一样仔细翻阅展览里面的每一个故事,有些老人像个孩子一样指着照片开心地说"这是我""那时候……"。

坐在钻石球场的观众席上,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球场,更是祖国繁荣强盛的证明。他们打开了记忆之门和年轻时的自己相遇,也打开了时光机器与更美好的未来联结在一起。他们感谢这场展览,而我们最想感谢他们,庆幸有您,才有盛世如今。

"网球中的红色记忆"文化展从10月1日至7日在国家网球中心举办。展览共分为红军时期、延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分,详尽介绍在共产党的带领下,"红色体育"特别是网球运动过去一百多年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并将集中展示相关历史文献和文物资料,以期让观众了解一段鲜为人知的中国网球历史。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网球运动协会、北京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及北京云汇网球木拍博物馆主办,由北京市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网球分会、北京世奥森林公园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及朝阳区网球运动联合会支持。

特别鸣谢北京政平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