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發佈,大熊貓由“瀕危”降爲“易危”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並舉行了新聞發佈會。白皮書介紹,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作爲最早簽署和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

人工繁育大熊貓快速優質增長

中國不斷推進自然保護地建設,啓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構建以國家公園爲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率先在國際上提出和實施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明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保護了重要自然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在維護重要物種棲息地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大熊貓野外種羣數量40年間從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䴉由發現之初的7只增長至目前野外種羣和人工繁育種羣總數超過5000只,亞洲象野外種羣數量從上世紀80年代的180頭增加到目前的300頭左右,海南長臂猿野外種羣數量從40年前的僅存兩羣不足10只增長到五羣35只。

白皮書指出,中國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對部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進行搶救性保護,通過人工繁育擴大種羣,並最終實現放歸自然。人工繁育大熊貓數量呈快速優質增長,大熊貓受威脅程度等級從“瀕危”降爲“易危”,實現野外放歸併成功融入野生種羣。曾經野外消失的麋鹿總數已突破8000只。此外,中國還針對德保蘇鐵、華蓋木、百山祖冷杉等120種極小種羣野生植物開展搶救性保護,112種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實現野外迴歸。

森林面積、蓄積30年“雙增長”

白皮書指出,中國實施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生態惡化趨勢基本得到遏制,自然生態系統總體穩定向好。

實施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以恢復退化生態系統、增強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爲目標,持續開展多項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有效改善和恢復了重點區域野生動植物生境。穩步實施天然林保護修復、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石漠化綜合治理、三北防護林工程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以及河湖與溼地保護修復、紅樹林與濱海溼地保護修復等一批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實施25個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啓動10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

中國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30年保持“雙增長”,成爲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實現了“雙縮減”,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1%,草原生態狀況持續向好。2016年至2020年期間,累計整治修復岸線1200公里,濱海溼地2.3萬公頃。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25%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

白皮書指出,中國積極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及其議定書,促進相關公約協同增效,展現大國擔當,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治理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持續加大對全球環境基金捐資力度,已成爲全球環境基金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捐資國,有力地支持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國堅持多邊主義,注重廣泛開展合作交流,凝聚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治理合力。藉助“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等多邊合作機制,爲發展中國家保護生物多樣性提供支持,努力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