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一座城的“幸福賬單”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韓文嘉

走進城中村裏,許多地方已經撕去“髒亂差”標籤,整潔美觀,換上新顏;在路口,身着紅馬甲的文明交通義工正在協助指揮交通,一排排色彩靚麗的共享單車整齊排放;大街小巷中,一批斷頭路梗阻、路面坑窪、車輛亂停放等羣衆“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已經悄悄解決……

廣大人民羣衆的“幸福賬單”,就是文明城市創建的“責任清單”。

在深圳,通過文明創建,一個個透着民生情懷、彰顯以人爲本理念的惠民項目快速推進。以羣衆需求爲出發點,深圳正在向着“城市文明典範”“民生幸福標杆”堅實邁步。

先行示範,創新引領文明之城

不久前,位於寶安的國際會展中心迎來了第十七屆文博會,一輛移動U站車停靠在正門口,身着紅馬甲的志願者們頂着烈日,爲展會觀衆們熱情服務。這場展會不僅讓人們在深圳享受到“文化大餐”,還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文明風範”。自覺排隊的觀衆與熱忱周到的志願者,讓從各地來的參展者們讚歎不已。

溫暖有愛的深圳人,是深圳的醒目標籤,也是這座現代文明之城最有分量的城市財富。

多年來,深圳將文明城市創建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盤子”統籌謀劃、一體推進。深圳成立由市委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羣齊抓共管、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大創建格局。

深圳出臺《深圳城市文明建設規劃(2021-2035年)》,謀劃城市文明圖景;堅持以法治促文明,兩年來,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深圳實施《深圳經濟特區文明行爲條例》《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持續推進城市文明進程;用長效機制鞏固文明成果,深圳通過公共文明、環境衛生、窗口服務、公共安全等指數監測,全方位、多角度檢驗衡量城市文明,敦促補齊問題短板,不斷提高文明城市創建新標準;着力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誠信獎懲機制,讓誠信意識流淌在深圳人的血液裏,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創新推動的“新市民培訓”爲來深市民上好文明素養“第一課”;在南山、鹽田、龍華、大鵬新區等地建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先行示範”是深圳的使命,也是深圳文明創建的方向。在創新中不斷前行,深圳正在爲當代城市打造一個文明創建的精彩樣本。

聚焦民生,多方聚力深化文明成效

既有花香、書香,又有咖啡香、茶香,漫步花草林間,盡情享受城市的休憩時光……最近,深圳多座市政公園進行了便民惠民提升,爲市民休憩、運動提供了貼心的配套設施。

更優美、更宜居的深圳,正在走進市民的生活。近期,深圳各區各部門不斷深化文明城市創建,聚焦羣衆關心關切的基礎設施建設、老舊城區改造、農貿市場管理、環境衛生整治、交通秩序治理等問題,辦好民生“微實事”,爲羣衆解決煩心事,提升羣衆滿意度。

創新科技賦能,探索推進文明建設智慧化。福田創新打造了文明城市建設智慧管理體系,將《福田區城市文明典範城區建設標準2.0》267條測評標準系統納入智慧化測評體系,借力科技賦能深化文明成效;在坪山區,視頻資源智慧管理平臺統計了全區482個實地考察樣本框,建立資源菜單,構建實地點位遠程檢查督導體系,將文明城市創建所有點位納入民生訴求系統時空雲圖層,並梳理“一網通辦”職責清單,將文明城市創建的問題全部納入系統分撥處理。

結合“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補齊文明創建短板弱項。羅湖區將創建工作作爲提升城區精細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納入“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日程,並壓實街道社區“最後一公里”責任,每週對社區進行測評督導,公佈得分排名,敦促城區文明治理不斷加大力度;寶安區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紅色力量引領美好生活”行動,集中開展362個城中村的綜合提升,全區成功創建292個“星級公廁”,以繡花功夫治理農(集)貿市場、城中村、背街小巷等“裏子”區域,實現環境衛生和公共秩序顯著提升。

加大督導考覈力度,創新文明創建檢查機制。不久前,2021年龍崗區“文明督導團”活動正式啓動,一支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市民代表等26人組成的文明觀察員隊伍上崗了。他們通過常態化的巡查活動走進龍崗的街道社區,瞄準環境衛生、公共秩序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提出意見,督促整改。光明區建立“區文明城市創建‘紅黑牌’工作機制”,對於掛“黑牌”督辦的社區,區文明辦將聯合各個單位建立工作專班,採取現場檢查、暗訪、組織座談等方式,檢查發現問題、限期整改。

今年以來,深圳的城市交通文明指數一直“盤踞”高位。隨着各部門開展執法管理、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交通文明勸導等,城市交通秩序不斷向好;在環境衛生方面,深圳落實以環境衛生指數測評爲抓手,每月對全市74個街道進行環境衛生考覈,全市環境衛生指數不斷攀高,提升城市環境衛生品質,營造美麗、宜居的城市家園。

成績亮眼,創建成果市民共享

文明是城市的內核,一座文明之城,能夠自內而外散發出璀璨光彩。而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文明創建所帶來的喜人變化。

城市氣質更美——南連深圳灣、北通大學城,大沙河生態長廊在今年全線貫通,全長約13.7公里的“綠色飄帶”,展開了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如今,深圳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全市森林覆蓋率超40%,已建成各類公園超1000個;深圳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階段性圓滿收官,去年全年灰霾天數降至3天,“深圳藍”招牌越來越亮。深圳全力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今年9月,我國首個生態環境保護全鏈條立法——《深圳經濟特區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將碳達峯、碳中和納入生態環境建設整體佈局。

公共服務更暖——洪湖公園“荷·美”空間,“粵書吧”香蜜分館,“南山書房”,鹽田遇見圖書館、悅海圖書館……最近,一大批新型文化空間在各個區亮相,深圳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進一步提亮“顏值”,提升品質。深圳在全球率先實現5G獨立組網全市域覆蓋,以新一代通信技術爲基礎,深圳積極推動各種形式的智慧應用,全面推廣掌上政府、指尖服務、刷臉辦事,在全國智慧城市評估排名中深圳連續3年位居第一。

民生福利更實——近年來,深圳以先行示範標準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爲市民羣衆營造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環境。通過文明創建,這座城市正在加快補足教育、醫療、交通等方面的不足,推動人居環境有效改善、民生福祉有力增進、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基礎設施提升、市容市貌整治、城市治理提效、文明行爲養成……深圳正在凝聚全城合力,讓每一位市民都成爲文明建設的參與者和共享者,文明城市成爲市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鮮明底色與有力依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