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關注“適老化” 適老化改造 改到老年人心坎裏

文 | 新浪科技 周文猛

編輯 | 韓大鵬

劃重點:

1、在更多老年人眼中,適老化App主要解決了“字體大小”的問題,但有“形老神不老”之嫌,多數內核並沒有改善,這與大字形成反差顯得更加突兀。另外不斷提示“老年版”,也讓部分用戶感到不適。

2、走訪過程中,老人們多表示不知“長輩模式”的存在,普及率較低。如何宣傳、引導更多適老化App的使用,是未來多方需要破解的難題。

3、“怵”網,仍然是目前老年人面臨的首要心理鴻溝。專家指出,老人遺忘曲線短,所學技能經常遺忘,數字助老教學亦成爲剛需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一直以來,爲消弭數字鴻溝,讓老年人享受更多數字紅利,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已成爲一項重要的課題。

隨着政策指令的下發,各類適老化App被提上日程。但在推進的過程中,新的問題也在不斷產生。

重陽佳節之時,那些一直在推進適老化改造的互聯網App們,真的做到敬老了嗎?

形老,神不老?

據新浪科技實測,目前,包括騰訊阿里百度、字節跳動等在內的近九成以上互聯網企業,已完成了不同程度的App應用適老化改造,無論是在現有軟件基礎上開設“關懷模式”的適老版界面,還是單獨開發適老大字版App,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張大爲是一位64歲的老者,使用智能手機已有四年,在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並未推出之前,他就已經邁入網絡世界的大門。在對比體驗了適老化改造前後的App體驗之後,他的感受是——“按鈕與字體變大了,廣告也少了,操作起來方便了不少,自己使用的頻率變高了。”

“戴上花鏡不用湊那麼近了”,這是張大爲最直接的感受。然而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一些不友好的體驗狀況,正成爲他新的“障礙”。

“雖然按鈕和字體放大了,但有一些視頻和圖片上的固定文字還是很小,與放大後的字體、界面搭配很突兀”,張大爲表示。在此之外,他還提及一些App似乎在刻意提示自己是一個老人,“用個軟件都得提示用的是老年版,這讓我難免有些不舒服”。

據他介紹,一些適老版App推送的內容,與主流資訊平臺存在嚴重差異,更多是影視類產品、娛樂性內容等。但事實上,他更想接觸一些前沿的觀點、新鮮的事物。

形老而神不老——這是互聯網應用適老化的一個縮影。如何真正地從用戶角度出發,將產品體驗做到老人的心坎兒上,仍有值得改進的空間。

事實上,相比於張大爲這一類長期使用智能手機的成熟網絡用戶,大多數老年人對於適老化App的感受與認知,則要薄弱得多。

“還有專門給老人用的App啊,我一直沒聽過,平時主要是打電話,沒有用過這些東西。”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說道。在新浪科技走訪的小區,八成以上的長者,對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情況知之甚少,多數人則直接表示“自己很少用智能手機”。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4.5%,但60歲及以上網民佔比僅爲6.7%。而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到2019年底,60週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約爲18.1%。從數據推算,有上億老年人沒能及時搭上信息化快車。

網絡世界爲長者們開設的“長輩模式”已經打開,但大多數的長輩們,對此卻並不知情。

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人民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所長杜鵬曾指出,“長輩模式在老年人羣體中認知度低,這個問題肯定是存在的。”在他看來,工信部出臺相關文件後相關企業及時反應,這一行動符合適老化發展趨勢,是一種明顯的進步。但對於產品生產出來之後沒有人用這一事實,“多方合力加強宣傳來破解這一難題,普及、宣傳、引導適老化App的使用,卻是不可或缺的。”

“怵”網仍是首要心理鴻溝

隨着數字化技術加速覆蓋至醫療、養老、交通出行等生活場景的方方面面,老年羣體正面臨着更顯著的數字鴻溝。此前,一段“老人無健康碼乘地鐵受阻”的視頻在網上熱傳,引發公衆對於老年人遭遇“數字鴻溝”窘境的熱議。

在近期一場由國家反詐中心、工信部反詐中心等單位聯合召開的藍馬甲助老服務活動中,長期參與助老服務活動組織的工作人員張建亞在對新浪科技的介紹中,將目前老年羣體面臨的數字鴻溝,從心理鴻溝和技術鴻溝方面進行了區分。

在心理鴻溝方面,老年人面臨的情況首先是“怵”網:不敢用。據其提供的今年8月發佈的《老年人數字生活現狀調研》報告顯示,老人最擔憂的手機操作問題中,“害怕被騙”位居首位。“在日常志願服務中,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怕不安全’、‘不敢用’。”張建亞表示。

而在技術鴻溝方面,由於不少產品界面交互複雜、操作不友好,適老化產品改造缺乏專業人才,各種App無障礙化普及率較低。更重要的是,沒人“教”。對於智能手機,沒人教學,功能不會用;老人遺忘曲線短,經常第一天學了,第二天忘了,缺少反覆實踐的場景,也缺少能隨時諮詢的人。

“我們需要針對老年人做更多的數字助老教學和相關知識普及。”張建亞表示。

當然,隨着由數字技術推動的線上、線下經濟融合不斷加速,數字經濟在使生活更加簡單方便的同時,對於尚未融入到“線上”生活的人羣,尤其是部分老年人則存在某種“歧視”。

對互聯網行業企業而言,贏得用戶才能贏得發展,順應用戶需求才能保持競爭力。

據人民日報此前社評,用戶選擇一款手機App,既有便利的考慮,更有舒心的衡量。損害用戶體驗以獲取短期收益的做法是短視的,企業需要回歸爲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初衷,把用戶權益、使用體驗和社會責任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這樣才能行穩致遠,真正贏得口碑和市場。

而對於個人而言,身體力行幫助父母長輩解答網絡疑問,主動教他們熟悉並使用互聯網應用,或許是需要我們長久堅持的一件事情。

結語

App適老化改造,初衷是利用技術消弭數字鴻溝,而部分App小動作不斷,利用模式的差別製造代際差異。

對於開發者而言,深刻理解適老化的含義,探索銀髮一族的應用需求才是首要任務。

改造,並非一蹴而就——年年溫暖,歲歲重陽,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