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岑金露 編輯:辛繼召

教培行業整治仍在繼續,現場情況如何?

近日,深圳再次出臺“雙減”相關政策,此前開展檢查行動關停919家培訓機構。記者走訪了多家校外培訓機構,教培行業遭遇規範化治理的同時,學校教育也在發生變化。

深圳又一“雙減”政策

10月11日,深圳市教育局消息稱,深圳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深圳市校外培訓機構規範治理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全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爲,包括面向中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舉辦的學科類及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

方案提出,要大力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規模,具體包括:

(1)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及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行動期間,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在現有數量上大幅壓減。

(2)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爲非營利性機構。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以及線下學科類(含外語類)培訓,不得佔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開展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培訓(包含線下、線上)。線下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於20點30分,線上不得晚於21點。線上培訓每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於10分鐘。

這是深圳落實“雙減”工作之一的舉措,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負擔。此前,深圳還出臺了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政策。

8月下旬,深圳市教育局印發《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印發《深圳市義務教育學科書面作業設計指引》,旨在落實中央關於中小學作業的具體要求,如“確保小學三年級以上學生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60分鐘,初中學生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90分鐘的要求。”

無獨有偶,廣州也於近日發佈了相關文件。10月11日,廣州市教育局印發了《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工作指引》,對中小學作業設計和實施做出明確規定以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指引》同樣提出了控制作業總量、把控作業難度、合理預估作業時間等要求。

深圳此次規範治理行動將持續一年(2021年8月-2022年9月),前期排查工作已經在國慶假期前實行。

9月29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特別提醒,爲繼續做好“雙減”工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握國慶小長假開展線上線下明查暗訪,堅決防止違規開展中小學生學科類培訓,嚴厲打擊學科類培訓轉入“地下”或以“家政服務”“衆籌私教”等名義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等隱形變異培訓,嚴肅查處培訓機構違規收費、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問題。

9月中旬開始,深圳教育行政部門聯合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全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校外培訓負擔聯合執法檢查行動”,據深圳市公開數據,截止10月1日,深圳全市共檢查校外培訓機構5056家,責令限期整改培訓機構307家,依法關停培訓機構919家。

校外培訓機構“求生”

此次工作方案出臺後,記者走訪了深圳多家校外培訓機構,機構均表示受到“雙減”政策影響,正在調整甚至縮減業務。

記者到達第一家機構的時間爲週三下午,並未看到學生和家長。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雙減”政策出臺後,學科類培訓授課時間已全部轉移至週一至週五晚上,大約在晚上6點至8點。學而思廣東區域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秋季開始,我們已經不開設週末學科類培訓,之前已經報名的秋季週末課程已經通知家長調整到週中上課。”

深圳本土一家培訓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往學生週末來補課比較多,政策嚴禁週末、節假日補課後,目前只有週中晚上開課,住得遠的學生就流失掉了,週末、節假日出現教室空置的情況,機構運營壓力較大。

談到轉型問題時,學而思方面表示,除原有的學科類培訓在政策規定的情況下正常開展外,也在佈局素養中心,目前學而思培優深圳分校設有科學、編程、益智類等素質課程。但也有工作人員表示,素質教育的賽道競爭也比較激烈,例如編程,市場上已經湧現了一些專業機構。

而對於小型機構來說,轉型的壓力仍在。不同於全國連鎖的大機構,一家本土小型機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不具有佈局素質教育需要的教師等各方面資源,該機構將繼續“堅守”學科類線下培訓,努力發揮口碑作用,主要面向初高中學生提供補習服務。

記者還了解到,家長的態度從最初的茫然逐步轉向目前的適應。機構工作人員表示,“雙減”政策出臺後,許多家長前來諮詢週末和節假日是否還能補習,到目前,家長逐步適應政策。但也有部分初三學生的家長不願放棄,爲了孩子順利升高中而考慮尋求私下補習。

學校教育“求變”

在今年7月下旬中辦、國辦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意見》),除了市場關注度較高的規範校外培訓、減輕作業負擔外,還提到“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等內容。

意即,前者是“減負”,後者是“提質”。

在走訪調研中,校外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部分學校引進校外第三方機構爲學生提供課後服務。“雙減”政策公佈後,深圳市教育局公開報道了各區各校的創新落實舉措。可以看到,在減負的同時,學校也在提升教學服務質量,增加課堂教學和課後服務的趣味性。

如坪山外國語學校實行每天一節體育課,在開設基礎體能課以外,還開設籃球、足球等專項體育課程,週末學校足球場、籃球場向學生和家長開放。

東北師範大學深圳坪山實驗學校設置課後延時服務課程內容,涵蓋行爲規範的養成教育、舉止文雅的涵養教育,情趣高雅的心靈教育等。

中山小學利用課後時間指導學生完成作業以及開展社團活動,老師們自主開設的社團多達62個。

大鵬新區葵涌中心小學將一、二年級的期末評價形式改爲生動有趣的“闖關遊戲”,變革評價方式,由傳統的等級制改成靈活的集章激勵制。

葵涌第二小學實行“作業輔導+社團課”模式,豐富學生的課後服務內容。

“雙減”工作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系統性工程,“子彈還在飛”。根據9月23日召開的“雙減”工作新聞通氣會,從引發市場震盪的《“雙減”意見》出臺以來,教育部等部門還出臺了涵蓋學科類培訓範圍界定、“備改審”、“營改非”、加強收費監管、課後服務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形成“1+N”政策體系。如9月上旬印發的《關於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監管的通知》提出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再發通知,要求現有校外培訓機構“營改非”之前暫停招生收費。下一步還將繼續完善配套政策,強化監督檢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