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提出中美經濟“再掛鉤”,成爲中美關係中的熱詞。蘇黎世會晤後,中美關係出現了緩和跡象,但美方仍未做出實質性行動。

中美關係是否出現了轉機?如何理解美國提出的“再掛鉤”?怎樣應對美國打着“規則”的旗號對華進行遏制封鎖?如何預測今後一段時間的中美關係走向?

“再掛鉤”,美國給我們挖了個大坑

核心提要

1.停止攻擊中國、取消對華關稅及制裁、停止干涉中國內政,這3條中美關係改善的標準,美國一個也沒做到。

 

2.無論是“脫鉤”(decoupling)還是“再掛鉤”(recoupling),都是美國人提出來的,其中隱含着美國的敘事方式和話語陷阱。

 

3.美國指責中國貿易體制“以政府爲中心”、“違反國際規則”都是謊言,美國用謊言和我們談道理,必須徹底推翻。

 

4.美國的首要目標是維持其在國際體系中的頭號位置,而中國的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歸根結底,中國分兩步走實現偉大復興,還是看我們自己。

 

5.全球發展的重頭在東半球,北美地區對東半球的依賴更大,而東半球對西半球的依賴較小,長期來看,我們要有信心。

3個標準,美國遏華戰略沒有改變

知事:拜登上臺後,施行了比特朗普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遏華戰略,但近期一系列互動(中美元首通話、孟晚舟回國、蘇黎世會晤)表明,中美關係出現一些轉機,這是否意味着美國新政府已經完成對華探底?

何偉文:確實出現了一些趨緩跡象。從拜登政府表現出的一些姿態上看,他們首先是跟特朗普政府保持距離,提出中美不衝突,但他們突出的是競爭。表面上,競爭比較中性,大家都可以發力。但美國的競爭手段並不講文明和道理,目的還是要把中國壓垮,只是字面上採取了不衝突的方式,用了一個好聽的說法。

中美蘇黎世會晤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中美之間存在着激烈的競爭,這更加直白了——激烈的競爭就需要激烈的外交,所以美國採取的對華戰略仍然是非常尖銳的

現在有一些分析說中美關係正在緩和、回暖,我覺得從一些互動和表態來看,美國人確實說了一些緩和氣氛的話,但這不代表中美關係有實質性的回暖,本質上並沒有變化。

中方講得非常清楚,中美關係惡化到這一步,是美方造成的,球在美方一邊。到了何時我們才能認爲中美關係出現了實質性的變化、有改善?我認爲應該有3個標準,也就是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劃的3條紅線:

第一,美國不能再攻擊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道路,攻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能再糾集盟友來圍堵中國。

但美國在這些方面的動作一刻沒有停:9月份,美國搞了一個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是軍事方面的,同時把核潛艇擴散到澳大利亞,其目標只有中國。9月28日到30日,美歐又舉辦了貿易與技術理事會會議,目的就是爲了遏制中國獲得先進技術。七國集團之前還企圖要“封殺”一帶一路,美歐要成立自己的產業鏈把中國排除出去。同時美國又在加緊推進印太同盟,不斷在南海搞事,不斷在臺海挑釁。這些任意哪一條,都不是正常的。

第二,在經濟和貿易上,美國要把關稅撤銷,要把對中國企業的制裁拿掉,但現在一個沒動。

目前有一種說法,“拜登已把特朗普的關稅取消了一部分,因爲拜登要加緊推進關稅豁免”,我認爲這是不準確的。關稅豁免跟取消關稅完全是兩個概念。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的條例裏邊有一條附則:如果一家美國企業覺得加了關稅會影響美國人就業、影響美國企業的盈利,或者說他們的產品只能從中國進口、不可替代,那麼就可以申請豁免。這是屬於關稅豁免的程序,而不是推翻了加徵關稅政策。

關於取消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和對中國企業的制裁,也是一個道理——孟晚舟回國之後,接着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就說要加大對華爲的制裁。都是換湯不換藥,本質沒有變。

第三,美國不能干涉中國的內政。美方雖然表態堅持一箇中國原則,但沙利文接受採訪時又說,美國不允許中國單方面改變臺海局勢現狀,如果改變,美國一定會支持臺灣。

從這3條標準來看,目前中美關係雖然出現了“轉機”,但美國方面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轉變”,美國對華遏制戰略沒有實質性改變

所謂“再掛鉤”,隱含美國話語陷阱

知事:“再掛鉤”成爲近期中美關係中的熱詞,如何理解“再掛鉤”?

何偉文:“再掛鉤”這個詞是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提出來的。從她講話的全文來看,她一方面提到了美中經濟“再掛鉤”,同時又指責中國的貿易政策是“以政府爲中心”的、“違反國際規則”的,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了很大損害。

事實上,從前一陣的“脫鉤”(decoupling),到現在的“再掛鉤”(recoupling),都是美國人提出來的。我認爲不要順着美國的敘事方式,掉入他們的話語陷阱

中美經濟有沒有“脫鉤”?特朗普大肆搞“脫鉤”,到底“脫”了沒有?從貿易數字來看,今年1月至8月,中美貿易額達到了4703億美元(據中國海關總署9月7日發佈的統計數據),而在特朗普搞“脫鉤”前,2018年1月至8月的同期貿易額是4142億美元。

此外,從目前中美貿易的勢頭看,今年全年的貿易額有望突破7000億美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中國對美國出口額有望突破5000億美元,是歷史最高水平,美國對中國出口額也有望達到1700-1800億美元,也是歷史最高水平這怎麼脫鉤?

既然沒有“脫鉤”,爲什麼說“再掛鉤”?這裏面有美國自己的考慮。美國現在指責中國的貿易體制,要求中國必須徹底改變所謂“以政府爲中心”的、“違反國際規則”的做法,特別是政府不能支持尖端產業的發展,只能企業自由競爭,尤其是芯片領域。在規則方面,也必須按美國定的“國際規則”來。

與此同時,美歐貿易與技術理事會(TTC)會議上,他們重新梳理了一遍關於芯片的供應鏈,完全把中國排擠出去。會議結束後雷蒙多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直截了當地說,這麼做的目的就是排斥中國(Deny China),就是不允許中國發展高端產業。

所以我認爲,不必過度強調“再掛鉤”,那是美國人的敘事方式,要拿出我們的話語權,要發展平等互利的中美供應鏈

美國用謊言談道理,必須被推翻

知事:劉鶴副總理和戴琪通話中,中美“加強雙邊經貿往來與合作”達成了一致,對“中美經貿協議的實施情況”交換了意見,在“取消加徵關稅和制裁”方面進行了交涉,如何理解上述消息?

何偉文:我理解,劉鶴副總理與戴琪的通話,有三個側面:第一個側面是比較積極的,雙方要交流,要保持合作;第二個側面是中性的,對第一階段決議的執行情況進行了一些交流溝通,也沒有說是好或者不好,就是客觀的;第三個側面是呈交鋒之勢的,劉鶴要求美方取消關稅,放棄對中國的制裁,戴琪講的是中國必須改變“以政府爲中心”的貿易體制,這是尖銳的交鋒。

我覺得重點就在這裏,美國用謊言和我們談道理,這哪裏有道理可談?我們必須要把美國這些謊言給徹底推翻。

首先,美方說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美國對中國出口增加了14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就不按規則辦了,說我們違反國際規則。但事實是什麼?

我查了一下咱們的海關統計,1979年中美建交的時候剛剛開始貿易,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是18.6億美元。22年後的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那一年,美國對中國出口額是262億美元,增加14倍。所以不是到80年代中期,是一直到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前。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2002年到2020年,18年間,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增長了460%,對全球出口額增長了101%。也就是說,美國對中國出口增長明顯快得多。這是中國不守規則?

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同期增加了2倍多,對中國出口增加了4倍多,當然是美國佔了大便宜,怎麼是中國損害了美國的利益呢?得了實惠還賣乖,沒有這個道理。

位於日內瓦的世界貿易組織總部

其次,美國說在世貿組織告了中國27個案子,美國全贏了。是嗎?

世貿組織1995年成立到現在,爭端解決機制一共立案了606個案子,當被告的大概率都輸,當被告最多的是誰呢?是美國,當了159次被告,佔了1/4還多,中國當過47次,歐盟當過89次,美國是中國的3倍還多,美國當被告的次數比中國加上歐盟還多。很顯然,最大的國際規則違反者是美國,不是中國。

關於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去年9月,世貿專家組裁定美國違反關貿總協定,美國自己是最大的規則違反者。

第三,美國在世貿組織告中國都贏了?這也是他們的謊言。2019年7月16日,世貿組織裁定,美國對中國11項反補貼措施違規,到了11月份美國還不改正,世貿組織授權中國可以對美國實行報復稅,36億美元,美國輸得很慘。

沒有中國市場,美國將“被脫鉤”

知事:美國打着“規則”的旗號對中國高科技企業封鎖,應該如何應對?

何偉文:當然,通過談判、交涉,包括抗爭,都是必要的。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物質的力量去改變它。

馬克思說過,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實際上美國很多高科技企業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在美國10大芯片公司中的比重非常高,思佳訊80%,高通63%,美光52%,博通50%,英特爾23%。如果他們沒有中國市場,收入就降下來了,研發的錢就不夠了。

美國過去30年在世界上能夠領先的核心原因,就是因爲在高科技領域的大量投資,高科技是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領頭的,而且產品生命週期非常短,需要不停地投入,如果把中國市場的收入丟了,它們的投入從哪裏來?沒有投入就無法保持領先,所以必然要跟中國合作。

再看其他國家,日本韓國也好,歐洲也好,他們追求獨立發展,也有許多排除美國的與中國的合作,最後是美國“被脫鉤”,這就要看美國能不能承受得起。

就像我們現在回想當年抗美援朝,1953年美國和中朝達成停戰協定,並不是因爲中朝跟美國有什麼共識,中美之間沒有共識,那是因爲美國實在打不下去了,被迫籤的字。科技競爭將來美國也會“簽字”的,而且是被迫簽字,否則美國自己要“被脫鉤”。

正如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所說,美國聲稱,結束阿富汗戰爭是爲更好應對大國競爭。再過20年,美國終會發現,他們找錯了敵人,犯了一個更大的錯誤。

中美矛盾可控,影響不了中國發展

知事:如何預測今後一段時間的中美關係走向?中美博弈的持久戰,中國應該如何應手?

何偉文:短期來說,中美之間仍然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競爭,但另一方面,雙方正在試探能否擴大一些可以合作的領域。從中長期看,美國與中國之間的根本矛盾還會存在,就看雙方如何把它管控好。

第一,美國不能容忍意識形態、社會制度跟它完全不同的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而且會比它還要好。第二,美國不能容忍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起來,威脅到其科技霸主地位。第三,美國不能容忍中國的和平外交包括“一帶一路”倡議,怕影響到其主導的國際秩序。

這三個“不能忍”是美國對華心態的根本矛盾,不會輕易改變

但另一方面,中美之間只要不爆發大規模的直接衝突,矛盾再激烈,仍然是可控的,影響不了中國的發展。

我們應該有三個對策:

第一,美國的首要目標是維持其在國際體系中的頭號位置,而中國的首要目標是建設強國。歸根結底,中國分兩步走實現偉大復興,還是看中國自己。我們集中力量發展國內經濟,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只是時間問題。

第二,對美國我們要有兩方面準備,一是美國跟中國的矛盾會上升,同時美國跟中國的合作面也會增加。未來更多的是企業、地方層面的合作,所以我們要以兩手對兩手。

第三,我們不能夠光盯着美國。從貿易來看,亞洲和歐洲加在一起,佔世界出口總額71.7%,除中國外的歐亞兩洲合計佔中國貿易總額的70.5%。我們的對外貿易,大頭在東半球,不是美國,美國也並不是世界貿易中心。再綜合區域內貿易來看,北美地區對東半球的依賴更大,而東半球對西半球的依賴較小。所以中國要積極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早日落地,繼續推動中歐投資協定,並積極通過“一帶一路”把它們串起來,不斷發展東半球板塊,這樣一來美國的相對地位就會下降。從長期來看,我們應該有這樣的方略,並且有這個信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