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港深雙城記”格局漸開:雙城融合進入新階段,三大特點突顯

經濟觀察網記者張銳香港和深圳,這兩個獨具魅力的城市,互相“擁抱”的力度正在越來越大。

10月12日,深圳市在港發行離岸人民幣地方政府債券發佈會在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雙會場連線舉辦。林鄭月娥在當天敲鑼儀式上致辭稱,這次債券發行意義重大,是首次有內地地方政府在香港發債,同時也是首次有內地市政府在境外發行債券,是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里程碑。

她亦稱,這次債券發行的時間也是別具意義,在自己10月6日發表的2021年施政報告中,有關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策略,是首次由香港特區政府編制,在空間觀念和策略思維上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充分考慮了香港和深圳之間獨特而且充滿活力的關係。

林鄭月娥表示,她期待儘早與深圳方面討論北部都會區的構想,共同推動相關的發展項目。

對於近日香港和深圳兩地的頻繁互動,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謝來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採訪表示,他認爲港深融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與以往相比呈現出“主動 、全面和深度”三大特點。

“以往施政報告更多還是講香港自己的事,與深圳合作通常是單獨提一下,比如像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印象中2007年提過港深大都會,但過去也十多年了。” 謝來風說,此次提出的香港建設北部都會區至少從空間上、概念上,與深圳做出了一個共同發展的願景,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北部都會區:香港境內連繫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

10月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提出將香港北部建設爲面積約300平方公里的都會區。 北部都會區包括元朗區和北區兩個地方行政區, 並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

林鄭月娥說,北部都會區是具規模的城市空間,將成爲香港境內促進港深融合發展和連繫粵港澳大灣區最重要的地區。

她同時稱,北部都會區重點發展創科,將與支撐着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維港都會區互補。未來,北部都會區將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整個都會區發展完成後,將可容納約250萬人居住,並提供65萬個職位,包括15萬個創科產業相關職位。

10月10日,香港財政司司長陳波在司長隨筆中發表《南北並駕的新發展格局》一文,指出在“ 南金融、北創科”的發展佈局下,香港的南北兩端將呈“啞鈴式”的發展,盛載着兩大經濟引擎。

陳波回顧香港發展歷史稱,從漁村到貿易港到金融中心,香港主要的經濟活動一直集中在維港兩岸的地區,包括港島北部從中上環、灣仔至銅鑼灣,九龍南部的尖沙咀、佐敦至旺角等。 這種發展狀態有其歷史背景,卻沒有根本上的必然性,亦沒有以香港與鄰近內地城市分工合作、協同發展的全局作考慮。

那麼,當香港的經濟發展一直緊靠祖國、與內地鄰近城市的聯繫和合作愈趨緊密,加上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中的定位、中央對香港的支持與期盼,香港的空間發展策略和土地使用佈局怎樣才最適合及有利於香港長遠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呢?

陳波認爲,“香港必須從這個高度和視角,來思考及回答這個對香港影響深遠的問題,以至政府能善用土地資源,回應市民的住屋、生活和就業需要,本港的經濟和產業的發展,以及企業的經營、羣聚和相關配套等。”

他稱,香港目前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是金融服務,它將在現時的重點地域——“維港都會區”繼續發展;新的經濟引擎是創新科技,將重點佈置在“ 北部都會區”。

而在謝來風看來,“過去兩年,香港經歷疫情和‘修例風波’,香港在中央通過《香港國安法》和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雙重保障下進入一個新階段,回到發展主題上來,規劃北部都會區是一個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動作。”

謝來風認爲,這與香港本身在政治、經濟、社會氛圍的改變是有關係的。

科技城、新鐵路,及大規模房屋拓地項目

香港新聞局公佈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港深由西至東建設了七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使兩地能跨越“兩灣一河”(深圳灣、大鵬灣、深圳河)而相互連接, 促成了40 多年來兩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形成了港深“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雙城”指香港和深圳,“三圈”是指:西邊的“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深圳的前海、蛇口及後海將連接到香港的天水圍、元朗、洪水橋,讓這一帶由原來香港的遠端變成爲接駁到深圳西部的中心區域;中間的“港深緊密互動圈”,包括羅湖、落馬洲、皇崗、文錦渡等幾個口岸,上連羅湖、福田等深圳蓬勃發展的地區,下接香港的新田、古洞北、粉嶺、上水,以及新界北新市鎮等;東部的“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除了大鵬灣和印洲塘外,還覆蓋了蓮麻坑、地質公園、東平洲和大鵬半島環境優美的郊遊勝地。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提出新田科技城、新鐵路項目以及大規模房屋拓地項目等亮點。

林鄭月娥表示,連接北部都會區的運輸系統將以鐵路爲主,其中建議的鐵路項目包括興建連接洪水橋/廈村至深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以及把正在規劃的北環線向北伸延,經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接入深圳的新皇崗口岸。

新田科技城方面,項目佔地1100公頃,是彙集科創人才工作及生活的綜合社區,共可提供做科創用途的總樓面面積相當於16.5個香港科學園。

林鄭月娥稱,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20年城市建設和人口增長最活躍的地區”,要令都會區達致職住平衡,土地供應亦是非常關鍵。在北部都會區內多個已規劃或規劃中的發展項目,預計可提供約35萬個住宅單位。北部都會區可額外開拓約600公頃用地作住宅和產業用途,可提供達186 000個住宅單位。這個規模相當於13至14.5個太古城。

“原來的深港合作講的比較多的是以產業爲主,偏向經濟,但這次的方案是比較全面的,突破了點對點。”謝來風認爲,雙城三圈提到的合作內容包括產業、交通、民生,還有生態保護,是非常豐富的。

謝來風亦提到,北部都會區將把深港合作推向深度融入。他認爲,在科創園、鐵路、房屋等建設項目方面,中資企業可以發揮優勢。

“因爲香港在開發建設進度上是有待改進提升的,比如現在的河套香港園區,被質疑是‘蓋樓出租’模式,這不是科創園區、產業園區的發展邏輯。”謝來風說,與之相比,中資企業在這方面其實有很豐富的經驗,尤其如果在港中資企業能夠做出一些標誌性的項目,對未來深港融合也有很好的示範效應。

“這個區域會實現雙向的跨境發展,是一個深度融合的過程,比如,香港人跨境工作、內地人到北部都會區工作,一些社會保障體系的對接如何做等等。”謝來風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