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套深港合作再迎大动作:近15万平方米空间改造,18个科研项目签约入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帆 深圳报道  粤港澳大湾区内重要的深港合作平台河套,迎来了新的大动作。

10月14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科创园区开园暨项目签约入驻活动在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举行,15万平方米科研新空间开放运营、启动改造,18个重大科研项目平台集中签约、启动入驻。

15万平米的科研新空间包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国资国企产业创新中心、“湾区芯谷”集成电路产业园核心启动楼四大园区。

其中,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由香港科技园公司管理合作区深圳园区的部分物业空间,让有意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业务的香港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以及领先科技公司先行落户深圳,这是深港合作的新升级、新突破。

18个重大项目平台集中签约

在集中签约入驻活动上,西门子能源深圳创新中心、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未来机器人(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和项目宣布正式启动,深港澳芯片联合研究院、意法半导体全球封测创新中心、平安人工智能深港创新中心、深圳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中心等9家项目集中签约、正式落户合作区。

这一批项目不乏业界瞩目的“明星项目”,颇具“香港及国际元素”,晶泰科技、元戎启行、未来机器人等企业均是由香港及海归创业团队创办的“独角兽”企业。

其中,深圳晶泰科技是一家以计算驱动创新的药物研发科技公司,公司首席科学家张佩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入驻产业园的主要原因正是被福田区产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所吸引,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园可与周边药品和器械的品种公司结合,帮助药企做早期的药物发现和机械研究,再由监管机构将相关项目推到临床和上市,形成“一条龙”的服务。

张佩宇表示,未来晶泰科技将借助香港和深圳的基础研发力量,最终实现在公司平台与合作区内相关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合作下,把重量级的管线推到临床和上市,进一步为深港、大湾区乃至国家的新药研发发展助力。

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方向,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创新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几天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布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其中就专门提到,建议在河套地区港深创科园内设立“InnoLife Healthtech Hub生命健康创新科研中心”。

深港科技合作前景可期

1997年,深圳和香港合作治理深圳河,将弯曲的河道拉直,用泥沙填平,造出87万平方米的河套地区。2017年,深港两地签署协议,明确在这块地方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与此同时,香港也支持深圳在毗邻河套地区的约3平方公里区域规划深方科创园区,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3平方公里的深方区域位于深圳河北侧,包括深圳皇岗口岸、福田口岸和周边配套功能区1.67平方公里,福田保税区1.35平方公里。

如今,河套是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平台,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其主打“科创”牌的定位,更是为深港两地的科技合作打开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合作区“一区两园”协调开发、制度创新、空间拓展、科研项目引入、环境提升已经不断取得新突破。

深港两地的政经界人士,对河套的制度创新突破、深港合作前景充满期待。深圳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管学院教授唐杰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若政策上给予一定开放支持,按照福田区每平方公里容纳5万就业人口计算,河套深港两边加起来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至少可容纳20万就业人口,加之周边市镇加速建设,或能解决30-40万人就业。

今年9月,深港两地政府在深港高层会晤暨2021年深港合作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为发展合作区定下合作方向,其中提出,香港预期首批楼宇可于2024 年起分阶段落成。为让有兴趣的机构和企业可尽早开展在大湾区内的科研工作和业务,两地政府同意先由香港科技园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园区的部分物业空间,落户深圳园区。

两地政府亦推出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提供便利人流、科研资源流动及开设业务等方面的支援措施,携手为合作区招才引智。

在10月14日的活动中,福田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周江涛在致辞中提及,强化制度创新,率先出台科研管理体制创新“政策包”、深港“联合政策包”,为科研体制改革探路。

关于河套的制度创新,福田区一位官方人士曾表示,“中央对这一区域的期待非常高,而且对这一区域的思想解放程度非常高。”

(作者:王帆 编辑:杜弘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