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建设上海大都市圈?这份蓝皮书分析了经济、人口等领域 

10月15日,“双循环”中的都市圈——2021上海大都市圈年度论坛在上海举行。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现场获悉,论坛上发布了《上海大都市圈蓝皮书2020-2021》汇聚了上海大都市圈12家规划和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的智慧,对上海大都市圈经济、人口、社会、环境、空间等领域发展及规划现状、趋势、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的首部蓝皮书。

何为上海大都市圈?即主要由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等9个城市构成的城市区域。《蓝皮书》认为,进入21世纪第三个10年后,上海大都市圈在中国国土经济空间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在中国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背景下,上海大都市圈作为中国重要的开放性大都市圈,将重点承担起对外开放竞争、内外体系链接、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职能。

《蓝皮书》指出,上海大都市圈已经形成经济体系高度连接、治理制度创新对接、江南文化共通融合、区域环境共保共治的区域发展特点。同时,《蓝皮书》提出,上海大都市圈将以“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为愿景目标,而这个目标的设定需要依据连个基本指导思路,一是“基于上海、大于上海、优于上海”;二是面向未来建立国际坐标系。

为此,基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国际发展的潮流,上海大都市圈的目标设定需要形成三个维度的追求。第一,上海大都市圈必须是一个生态型都市圈。“比如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脱钩;要在关注城市的同时以乡村振兴促进城乡共构等。”第二,上海大都市圈必然是一个活力型都市圈。“要构建高度完备基础设施以支撑人财物信息高密度对流;要形成高度丰富的区域生产网络以支撑完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塑造满足高度活跃创新创业活动需求的社会生态体系。”第三,上海大都市圈理应是一个人文型都市圈。“纳入品质均衡的多样化生活要求;引导协商合作的民主治理;应形成自信、多元、开放的文化基因。”

而在发展策略上,《蓝皮书》提出,共享共担、对流辐射、弹性嵌套。

共享共担,即共享功能、共享红利。9个城市融入一个大都市圈,应强化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功能空间单元对于自然风险、地缘风险、人口挑战等重大负面情景的应对能力。

对流辐射,具体而言就是要求硬件基础设施增进对流、软件体系融合保障对流、要素对流激发创新可能。而辐射强调能量高地“跨越式”对外释放影响力,上海大都市圈有必要将势能的识别思维从经济维拓展到生态维、文化维、社会治理维,由此势能高地将更为多元化,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单元都有可能找到自己的高势能维度,进而推动优质资源实现辐射。

上海大都市圈在酝酿过程中有持续的范围调整,其客观上既内嵌多个都市圈,又与周边多个都市圈形成交叠。《蓝皮书》提出,上海大都市圈特别需要主张边界动态弹性,适应灵活嵌套。

相关文章